在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场关于中国汽车设计未来的深度对话悄然拉开序幕。2025吉利汽车创新设计营正式启幕,吸引了设计界泰斗柳冠中、何人可、山田敦彦等重量级人物的参与,他们与一群满怀激情的年轻设计师们面对面交流,共同探索中国汽车设计的崭新路径。
此次设计营不仅是一次设计灵感的碰撞,更是一次设计教育的革新尝试。吉利的设计师们将自身在全球热销车型设计中的实战经验带到课堂,与高校学子们的创意火花相融合,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实战教学模式。这种将产业前沿经验提前注入人才培养的做法,无疑为中国汽车设计行业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强调:“造车是马拉松,人才是基石。”在设计营中,年轻设计师们得以在校园阶段就深入接触产业实战逻辑,中国汽车设计的“人才基石”正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步夯实。而大师与Z世代的碰撞,更是为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基因重组”。柳冠中、何人可、山田敦彦等导师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式,这种代际间的交流碰撞,或将催生中国汽车设计领域最需要的创新突变。
吉利近年来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动作频频,透露出其争夺全球汽车设计话语权的战略意图。从提出“设计即战略”等理论框架,到连续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吉利正努力构建一套植根本土、辐射全球的设计体系。这种努力不仅体现在对东方美学符号的提炼和转译上,更体现在吉利试图用独特的美学语言参与全球对话,将中国汽车设计提升至文化竞争的层面。
在智能电动时代,人才生态的竞争已成为产业变革的关键。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提出的“人才森林”理论,揭示了这一时代的竞争本质。在同期举办的圆桌论坛上,AI技术对汽车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成为热议话题。当AI能够快速生成设计方案时,人类设计师的核心价值被重新定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这些无法被算法替代的能力,正是吉利设计营所致力于培养的。
吉利将“三潭印月”“三进大宅”等文化符号融入汽车设计中,不仅展现了其超越产品本身的野心,更体现了其将东方哲学植入全球汽车审美基因的尝试。设计营中的年轻设计师们,或许还未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场宏大叙事的关键节点上。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将决定中国汽车能否从“工艺追随者”转变为“美学定义者”,从而在全球汽车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