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蔚然成风的当下,增程式与DM-i混动技术成为了众多家庭购车时的两大热门选项。然而,这两种技术路径迥异,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每年多出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油费支出。
增程式技术,被形象地称为“背着油箱的电动车”。在这种模式下,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使用,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全程依靠电机运行。这一设计的优势在于,市区驾驶时能够带来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安静且平顺。然而,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能量需要经过“油转电、电转动能”的双重转换,导致油耗显著上升,部分车型实测油耗超过6L/100km,因此被戏称为“有电时是龙,没电时是虫”。
相比之下,DM-i混动技术则采用了更为智能的切换策略。低速行驶时,主要依靠电力驱动;高速行驶时,则切换至发动机直接驱动;超车时,电机与发动机并联输出动力。以比亚迪秦L DM-i为例,即使在亏电状态下,其油耗也仅为2.9L/100km,综合续航里程更是突破了2000公里。由于采用了发动机直驱模式,DM-i混动在高速行驶时的能耗比增程式低了15%-20%。
那么,面对这两种技术,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呢?对于充电条件便利、日均通勤距离不超过80公里、且追求纯电驾驶体验的消费者来说,增程式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大容量的电池(200km+纯电续航)足以满足一周的通勤需求,偶尔的长途出行也可以通过加油来补救。
而对于经常需要跑高速、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DM-i混动则更为合适。其油电无缝切换的设计,既能够享受绿牌政策带来的便利,又无需担心偏远地区的充电问题。
在业界,关于增程式与DM-i混动的争议也从未停歇。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力挺增程式为“未来主力”,并对插电混动技术提出了质疑。而比亚迪的工程师则针锋相对地表示:“插电混动能做到的,增程式未必行!”然而,市场却用实际数据给出了答案。2024年,插电混动在混动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71%,而增程式仅占16%。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全场景适用性的严格筛选。
增程式技术更像是“精致主义”的体现,为了纯电驾驶体验而容忍高速行驶时的能耗问题;而DM-i混动则是“实用哲学”的践行者,通过复杂的技术设计换取了每一滴油的极致效率。对于拥有家庭充电桩、长途出行需求较少的消费者来说,增程式的静谧体验或许值得额外的花费;而对于希望“一车走天下”的消费者来说,DM-i混动才是隐藏在销量冠军背后的真正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