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机器人部门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其仓储机器人的部署数量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亚马逊在自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为其未来的智能仓储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亚马逊还推出了一款名为DeepFleet的全新AI基础模型。这款模型如同一位智慧的交通管制员,能够实时监控并指导机器人的运行,确保它们能够高效移动,有效避免仓库内的交通瓶颈。DeepFleet的引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亚马逊仓库的运营效率。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曾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如何帮助运营员工更高效地获取库存?”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亚马逊机器人战略的北极星,指引着其不断前行。亚马逊强调,这些机器人并非为了取代人类,而是为了加速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回溯历史,亚马逊早在2012年便开始了货架搬运机器人的测试工作。经过十余年的不断迭代与优化,如今,这些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亚马逊履行中心的主力军。它们在仓库中穿梭自如,承担着繁重的搬运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机器人外形扁平,大小与脚凳相仿。它们能够轻松滑到货架塔下方,将整个货架举起并带到工作人员面前。工作人员只需从货架上取出订购的物品,当货架空置后,机器人便会将其放回原位,并继续寻找下一个拣选任务。这种高效的运作方式,大大缩短了订单从货架到运输箱的时间。
而DeepFleet系统的推出,更是为亚马逊的机器人团队增添了一双“慧眼”。该系统基于亚马逊AWS基础设施构建,能够利用实时仓库数据动态调整机器人的路由。它像一位智慧的指挥官,时刻关注着仓库内的交通状况,为机器人规划出最优路径,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
亚马逊机器人副总裁斯科特·德雷瑟形象地比喻道:“DeepFleet就像是一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它管理着充满汽车在拥挤街道上行驶的城市。而我们的机器人,就像是这些城市中的‘司机’,在DeepFleet的指挥下,它们能够更加顺畅地行驶在仓库的‘街道’上。”
亚马逊并未因自动化而减少对人类员工的依赖。相反,随着机器人的引入,更多新的技术岗位应运而生。从电机维修技术员到数据分析师,这些新角色不仅要求员工具备操作机器的能力,更需要他们具备维护和改进机器人的技能。
在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一个新履行中心,亚马逊配备了最新一代的机器人。据公司介绍,这些机器人并没有取代人类员工的工作,反而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德雷瑟表示:“先进机器人需要更多可靠性、维护和工程角色的员工来支持。”
亚马逊还在不断探索自动化的更大图景。在英国,Ocado利用其紧凑机器人在杂货仓库中实现了高效拣选;而在美国,沃尔玛则计划与Symbotic合作,引入机器人分拣系统以加速店内补货。这些趋势表明,公司正在投资自动化以重新思考人类工作者在流程中的角色和位置。
展望未来,亚马逊计划利用DeepFleet的数据进一步减少仓库内的能源使用,并试验更小、更灵活的“微履行”中心。这些中心将更接近大城市,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快的交付服务和更小的碳足迹。同时,亚马逊也表示,AI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指导交通,还将帮助决定库存产品和库存时间,将仓库转变为实时自我调节的系统。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最大的未知数仍然是:人类将如何适应一个机器不仅移动货架还做决策的世界。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