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软件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其驱动力来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编程工具的兴起。近期,芯片金融分析领域的知名人士Doug O'Laughlin在一篇深度文章中,将这场变革与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行业的颠覆相提并论,揭示了AI如何重塑软件行业的面貌。
O'Laughlin指出,诸如Cursor和Claude Code等AI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降低代码编写的成本和时间。以往,某些复杂的开发任务可能需要耗费数千美元每token的成本,而今,同样的任务或许仅需几美分即可完成。这一转变,不仅预示着软件开发游戏规则的根本性变化,更可能带来类似于YouTube冲击传统电视业的深远影响,彻底颠覆行业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格局。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变革的深远意义,O'Laughlin首先回顾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兴衰历程。在互联网和YouTube出现之前,内容消费主要依赖于电视捆绑套餐,用户通过订阅即可获得数千个频道的内容。这种模式在1980年代至2010年代中期盛行一时,电视捆绑套餐的渗透率一度高达87%。然而,随着YouTube的崛起,这一模式开始走向衰落。数据显示,YouTube用户增长的趋势与有线电视捆绑套餐的巅峰时期几乎同步,如今,传统电视的渗透率已大幅下滑至40%左右。
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落,关键在于创作门槛的大幅降低。在YouTube上,如今已有约1.139亿个频道,其中超过32300个频道的订阅者超过百万。以MrBeast为例,这位内容创作者拥有高达4亿的订阅者,远超有线电视曾经的规模。更重要的是,MrBeast的崛起并非依赖于巨额资金和分发渠道,而是得益于媒体创作成本的显著下降。据估算,启动一个YouTube频道的成本已从2000年的约25万美元降至如今的3000美元左右,这一趋势与当前编程助手工具的发展不谋而合。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AI冲击下的软件行业。O'Laughlin强调,如今软件开发的成本已降至过去的一个零头。以往,编写数百行代码可能需要花费数百美元的人工时间,而现在,每天花费数百美元即可编写数百万行代码。尽管有观点认为,服务质量、产品市场契合度和分发渠道才是真正的差异化因素,但O'Laughlin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他指出,虽然分发成本未变,但软件创作成本的急剧下降,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格局。
O'Laughlin进一步预测,通过软件获得巨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过去,优秀的程序员是稀缺资源,企业通过囤积这些资源来提高内部开发速度,并拒绝向竞争对手提供。然而,AI编程代理的兴起意味着软件供应将呈指数级增长,传统软件制造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细分解决方案的激增,将最终压倒现有巨头,类似于媒体行业SaaS模式的巅峰时期。
O'Laughlin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观点:软件本身可能只是科技进步中的一个“局部最小值”,真正的核心在于硬件。他回顾计算历史指出,大部分软件最初都是以捆绑包的形式销售给用户的,如IBM的早期产品。软件作为独立知识产权收费的概念,是在硬件普及后的特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在AI工具使软件生成变得无限可能的未来,软件的价值可能重新回归硬件本身,未来的设备或许会内置定制软件,就像早期的Cray计算机一样。在这种模式下,硬件将成为新的稀缺资源,价值将重新集中到芯片、算力等基础设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