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来电李剑波详解:大功率充电时代的安全与技术创新路径

   时间:2025-07-11 14:35:2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功率充电技术正逐步成为市场的新焦点。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要超过10万台的目标,这不仅旨在解决当前充电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更预示着充电技术将迎来一次全面的迭代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充电桩行业的领军企业特来电,凭借其在大功率充电领域的深厚积累,正引领着行业的变革。理想汽车在常州建成的全国首座穿梭超充旗舰站,以及比亚迪宣布新一代高端车型将支持兆瓦级充电技术,都是这一趋势的明显体现。而特来电,早已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提前布局。

特来电的液冷充电终端,针对乘用车可实现最高1000kW的充电功率,5分钟内最大可充80度电,增加乘用车续航约600公里,完全满足了兆瓦级充电的需求。其背后的“功率池”技术架构,更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持。通过高低压集成、标准柜并联和模块化功率分配等技术,特来电实现了功率池的级联扩展,使得全国6000余座功率池超过1000kW的充电场站,都能快速升级为兆瓦级超充站。

除了在大功率充电技术上的领先,特来电还以其充电网技术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合作。特来电董事长李剑波表示,特来电是一家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充电运营商,其在安全技术和充电技术方面的储备,正是吸引车企合作的关键因素。目前,特来电已与70余家车企及生态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特来电还提出了“五张充电网”战略,科学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其中,微电网与虚拟电厂业务成为了特来电的新重心。特来电已落地超800个园区微电网项目,通过群管群控技术实现千万辆电动车的能量调度,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例如,一辆70度电的车辆若每日保留20度电用于通勤,剩余50度电参与高峰放电,车主年度收益可达万元。

在数据应用方面,特来电更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其已运营超60万个充电终端,覆盖全国95%的车型,积累了1000亿条电池核心数据。通过“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特来电为汽车电池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时,特来电还上线了“爱车安全防护服务”,用户可在特来电APP查看车辆体检报告,如车辆安全评分、关键指标历史数据等。

面对车企自建超充网络的竞争,特来电以“开放生态+虚拟电厂”的模式应对。李剑波表示,特来电拥有规模化的充电网,占据了30%的公共充电网市场份额,这为车企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基础。同时,特来电的技术可靠性和领先性,也是吸引车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在谈及微电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突破口时,李剑波认为,关键在于能否系统性地解决经济性、政策机制、技术成熟度以及商业模式等问题。他预计,储能技术的持续降本和技术性能的提升,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突破,将是推动微电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特来电的终极竞争力在于其“独占性数据资产×电网协同能力×开放生态”。通过数据为纽带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能源交易”平台,特来电正实现从能源服务商向充电生活服务平台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