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领域的知名企业Manus近期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内容清空操作,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访问Manus的官方网站首页,用户会发现一条提示信息:“在您所在地区,Manus暂不可用”,而此前该页面显示的是“Manus中文版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
据多方媒体报道,Manus近期对其在国内的业务板块进行了大幅调整,具体表现为对部分员工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转移至新加坡总部。据悉,Manus中国区原本拥有约120名员工,此次调整中,超过40名核心技术人员被安排前往新加坡,而剩余的约80名非核心员工则面临被裁员的命运,裁员比例高达近三分之二。这一变动背后的主要推手被指为资本压力。
在2025年5月,Manus成功完成了由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也随之攀升至5亿美元。然而,由于美国《对外投资安全计划》的相关限制,这笔交易目前正接受美国财政部的严格审查。面对这一局面,投资者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希望Manus能够将总部从中国迁移出去,以规避审查带来的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6月,Manus的产品负责人张涛就曾公开透露,公司已决定将总部从中国转移至新加坡。这一消息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波澜,但结合近期的裁员事件来看,显然并非孤立事件。
回顾今年3月初,Manus突然在网络上爆红,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紧接着,在3月11日,Manus官方宣布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基于通义千问系列的开源模型,共同推动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产品的全部功能。这一合作消息一度让市场对Manus的中文版本充满期待。
然而,据蓝鲸新闻在7月10日的报道中指出,针对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中文版的计划,Manus内部已有员工表示该合作“将不再继续推进”。这一反转无疑给期待中的用户和市场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