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汽车业大考:从散沙到聚塔,减法时代已至

   时间:2025-07-11 19:59: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七月的帷幕缓缓拉开,各大车企的半年报相继浮出水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口价”策略与针对老用户的价格战屡见不鲜,单从销售数字来看,增长依然是主旋律。然而,这增长的背后,含金量却显得愈发黯淡。

2025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预期将明显低于2024年。回顾2024年,中国12家上市车企的财务数据显示,净利润总和达到了52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1.2%。这一数据初看之下,似乎预示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辉煌成就。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526亿元的净利润,几乎全部依赖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长安和赛力斯这六家车企,它们的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166亿元、126亿元、80亿元、73亿元和59亿元,合计高达906亿元。其余车企要么微利,要么亏损,整体利润在正负相抵后,才得出了526亿元的总额。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上市公司往往只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许多企业倾向于将利润较高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而将亏损业务留在非上市公司。因此,在看待上市公司利润时,还需审慎考虑其业务完整性。即便是上述六家表现突出的车企,若将其非上市部分纳入考量,部分车企的利润也将大打折扣。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活跃的乘用车品牌多达五六十个,每年上市的新车型近200款。然而,真正能够实现月销量超过5000辆的车型却寥寥无几。这种极致的内卷现象,使得汽车企业的总体利润变得微乎其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国车企的强劲表现。丰田、现代起亚、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在2024财年均实现了可观的净利润。其中,丰田的净利润更是高达2376亿元,尽管同比下降了3.6%,但仍遥遥领先。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的比亚迪,在全球排名中仅位列第十。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自2009年起便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中国汽车行业却面临着无序竞争加剧、地方保护严重等问题。在有限的市场中,企业们投入了无限的研发、产品和营销资源,只为维系月销量过万的中坚车型。

全球单一车型销量排名中,丰田RAV4和特斯拉Model Y分别以118.7万辆和118.5万辆的销量位列前两名。在中国市场,特斯拉Model Y也成功夺得了年度销冠的宝座。特斯拉仅凭两款车型便称霸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中国虽然拥有上百个品牌和上千款车型,却始终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面对这一现状,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反思并寻求变革。吉利等车企率先提出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和战略协同的方针,通过品牌整合和资源集中,提升整体竞争力。吉利、银河、极氪、领克等品牌被整合到一个体系下,共同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奇瑞汽车也紧随其后,成立了国内业务事业群,将星途、艾虎、风云、QQ等品牌纳入统一指挥体系下,旨在通过集中力量和统一规划,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加法到减法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趋势,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摒弃“多生孩子打群架”的思路,强化大单品战略,鼓励优胜劣汰,通过全速做减法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