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汽车供应链新动向:技术革新、融资进展与行业标准发布

   时间:2025-07-12 22:38: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汽车科技领域迎来了多项重要进展。首先,FUTURUS公司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实现了量产上的重大突破,累计产量已超过90万台。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ARHUD技术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经纬恒润公司也传来了好消息。其首款平台化热管理控制器已在某知名纯电商用车品牌上成功量产。这款控制器支持12V/24V宽电压,适用于乘用车及商用车,开发周期缩短了30%。该控制器具备IP6K9K防护等级,能在-40℃至90℃的宽温域内稳定运行,且国产化率高达100%。内置HSM安全模块,完全符合ASIL-B功能安全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其故障率较进口方案降低了45%,整车能耗下降了8%。作为国内商用车电子领域的佼佼者,经纬恒润的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650万套,此次突破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电动商用车的降本增效。

天成自控同样迎来了喜讯。近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武汉天成获得了国内头部车企的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将在2026年4月量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金额高达8.28亿元。此次合作将强化天成自控在乘用车领域的布局,尽管实际销售额还需依赖于客户车型的销量。公司表示,已做好充分的产能准备,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发验证。

在科技创新方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近日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可拉伸传感器,通过增塑剂改性PEDOT:PSS导电聚合物,使得电导率提升了3倍,且拉伸率超过了100%。这种技术兼具柔韧性、生物相容性与导电性,可以集成在汽车座椅、方向盘等部件上,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心率、呼吸等体征,从而预警疲劳驾驶或健康风险。该技术已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并有多家车企正在洽谈合作,有望在五年内实现落地。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种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新方法。他们利用木材中的天然成分木质素,制成了锂离子电池隔膜。这种隔膜耐高温、阻燃且成本低,相较于传统隔膜在高温下易短路起火的问题,木质素隔膜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优势。该技术一旦量产,成本或将降低30%-40%,适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与厂商合作,预计3-5年内能够落地。

在资本市场上,时驾科技宣布完成了亿元级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星源资本和产业资本领投,同济科创基金跟投,平湖国投也提供了产线支持。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年产50万套智能悬架产线及第三代全主动悬架技术的研发。该技术主打AI预判路况和动态调节,瞄准的是新能源车市场。行业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悬架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时驾科技有望在这一领域加速国产替代。

在氢能领域,中集安瑞科与江苏中纯氢能签署了战略协议,将合作开发新疆、内蒙古的风光制氢项目。其中,首个新疆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中集安瑞科将提供液驱氢气压缩机技术,江苏中纯则负责电解水制氢设备。双方将整合制氢、储运环节,降低绿氢成本,推动“绿电-制氢-应用”闭环落地,助力氢能商业化。

均普智能与恩力动力也达成了战略合作,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市场拓展。双方将结合均普智能的智能制造能力与恩力动力的固态电池技术,加速产线研发,并拓展北美市场。均普智能董事长刘元表示,此次合作是拥抱下一代电池技术革命的重要一步。恩力动力董事长戴翔则强调,合作将推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满足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高要求。

最后,在自动驾驶领域,神州租车与百度Apollo联合推出了L4级自动驾驶租车服务。首批车辆可载3人,定价与普通短租一致,支持4小时至7天的灵活预约。该服务采用了百度全无人驾驶系统,用户可通过App自助完成全流程。目前,该服务已覆盖北上广等城市的核心区域,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了规模化商用的新阶段。

另外,在政策方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中电联牵头,宁德时代等企业参与制定,统一了电池箱连接器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换电兼容性及安全性。预计新规的实施将降低商用车换电故障率50%,换电时间缩短至3分钟,从而推动换电模式的规模化发展。据预测,到2027年,商用车换电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