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即将步入量产新时代的背景下,氮化镓(GaN)半导体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加速这一高科技产品从实验室迈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步伐。2025年,被视为这一变革性转折的关键节点。
相较于传统的硅基芯片,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在高频、高能效、耐高压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了解决机器人关节驱动精度、功率密度及散热难题的关键所在。这一创新材料,正为人形机器人的崛起披上“镓”衣,引领产业向前跃进。
走进英诺赛科位于苏州的氮化镓芯片制造基地,无尘车间内,上百台自动化设备以超高精度昼夜不息地运转,展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作为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量产的半导体企业,英诺赛科展厅内,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氮化镓芯片引人注目。据介绍,该芯片开关速度极快,导通损耗较传统硅基器件降低了70%,未来将成为机器人手腕关节的驱动核心。
氮化镓的性能优势,在机器人领域得到了充分展现。英诺赛科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王怀锋指出,氮化镓芯片具有导通损耗小、开关损耗低、无反向恢复损耗以及器件体积小等特点,这些优势在机器人关节电机驱动等关键应用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面临的诸多挑战。通过提升电机驱动的开关频率,氮化镓芯片能够减小关节电机的尺寸和重量,提升转换效率,从而延长机器人的续航时间。
在载重机器人领域,市场对承重指标的需求不断提升,要求机器人在更小体积下实现更大承重,爆发功率需达到数十千瓦。这一需求已远超硅基芯片的能力范围,而氮化镓芯片则成为突破这一限制的理想选择。人形机器人集成多种子系统,关节控制系统空间受限最大,氮化镓芯片以其更精确的控制、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损耗,满足了这一严苛要求。
国际大厂同样对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给予了密切关注。德州仪器等知名企业纷纷布局氮化镓材料新产品,旨在通过氮化镓的高功率密度特性与集成式驱动器的结合,进一步减小尺寸,提升效率,为人形机器人带来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的设计。
在国内,英诺赛科、中科无线半导体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英诺赛科的氮化镓产品已在人形机器人的多个核心部件和系统中实现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其100V氮化镓产品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上下身肢体关节,使功率提升了30%,转换效率提升5%,在电源应用中更是让电源体积减少了30%,有效节省了机器人有限的空间。
作为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头部供应商,意优科技在关节模组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样备受瞩目。意优科技已将英诺赛科的氮化镓芯片应用于关节内部驱动板,通过氮化镓器件的显著优势,实现了硬件电路面积的大幅减小和驱动系统的小型化,同时提高了PWM控制分辨率,降低了电流纹波,提升了关节电机的运动精度。
尽管氮化镓技术优势显著,但大规模应用仍需突破验证关。意优科技已在某些关节驱动型号中实现小批量生产,并期待通过大批量的产品验证,加速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普及。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核心零部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硬件发展速度跟不上AI技术进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氮化镓芯片的出现,为人形机器人性能的提升和量产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产量的飞速增长和性能的不断提升,氮化镓在该领域的需求势必会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