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月球基建新突破:月壤变身超强建材,3D打印月球家园不再是梦

   时间:2025-07-14 14:44:4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阿波罗17号宇航员踏上月球的最后步伐后,那些遗留在月球表面的尘土,竟成为了未来月球城市建设的秘密武器。中国嫦娥五号的最新科研突破,揭示了月球玄武岩质土壤在激光处理后的惊人变化:抗压强度飙升至250兆帕,远超地球上的普通混凝土,预示着月球基地的自给自足时代或将到来。

在南京大学月球科学实验室,科学家们模拟了一场革命性的实验:将微小至1毫米以下的月壤颗粒置于高温激光之下,仅5秒钟,这些颗粒便神奇地融合成了一个边长10厘米的立方体。测试表明,这种就地制造的材料不仅坚硬无比,而且耐辐射性能是传统航天合金的3.8倍。项目负责人李航表示,月球夜晚的极端寒冷非但没有削弱这种材料的结构,反而增强了其稳定性,这是一大自然赋予的优势。

月球基地建设的蓝图正在全球范围内徐徐展开。欧洲空间局(ESA)提出了“月光城市”计划,该计划利用月球丰富的钛铁矿资源,通过氢气还原法每小时可生产1.5吨氧气和0.5吨金属,为3D打印提供充足的原料。而在美国,NASA已在亚利桑那沙漠测试了一种自主铺路设备,它能利用微波将松散的月壤固化成路面,每小时可铺设10米。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指出,从地球运输建材到月球的成本高昂,每吨需4000万美元,而就地取材建造则可大幅降低成本。

嫦娥五号着陆区的矿物分析带来了另一项振奋人心的发现:克里普岩中富含磷灰石,含量高达12%,经过特定处理后可转化为建筑密封剂的关键成分。这意味着未来的月球住宅不仅能有效抵御宇宙射线的侵袭,其气密性甚至超越了国际空间站。日本ispace公司的模拟实验显示,一个直径30米的充气穹顶覆盖上一层经过烧结处理的月壤后,内部气压可保持稳定达15年之久。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曾被视为月球探索障碍的尖锐月尘,在经过纳米涂层处理后,竟变成了高效的保温材料。

随着SpaceX的月球着陆器计划在2026年携带首批激光烧结设备登陆风暴洋,人类或将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月球建设热潮。没有喧嚣的机械轰鸣,没有林立的钢筋结构,只有沉默的机器人在月球的白昼中默默“打印”着人类文明的第六大陆。正如《自然》杂志所言,这一次,我们带去的不仅仅是国旗,更是扎根月球、开拓未来的希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