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线的领军人物李文广,详细阐述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宏伟蓝图,目标锁定在2027年实现城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商用。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彰显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耕细作,也将与特斯拉等行业巨头展开更为激烈的较量。
李文广透露,华为将采取分阶段推进的策略,逐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具体而言,2025年,华为将专注于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的试点商用,并在城区范围内启动L4级自动驾驶的测试工作。步入2026年,华为将加速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进程,同时扩大城区L4级测试的规模。到了2027年,华为将全力冲刺城区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并探索无人干线物流的试点项目。而到了2028年,华为期望能够达成无人干线物流的商用目标。
面对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李文广坦诚表示,如果华为能在2027年实现目标,仍将落后特斯拉一年。这从侧面反映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竞赛的激烈程度。然而,华为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与特斯拉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华为坚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确保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李文广强调,华为的核心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并释放用户的时间。与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相比,华为更加注重“安全兜底”。在L2级自动驾驶阶段,虽然可以通过纯视觉实现基础功能,但在L3级及以上级别,华为需要融合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来应对更为复杂的驾驶场景。例如,华为已经能够识别悬空障碍物和负向高度障碍,但在应对误踩油门等紧急情况时,对护栏或树木的响应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5年7月的百度季度高管会上宣布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决策。李彦宏表示,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将放弃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全面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李彦宏认为,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的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占据了整车成本的60%,而持续运营五年才能摊薄成本。安全员的薪资也占据了订单收入的45%。因此,纯视觉路线能够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加速车队的规模化部署。
李彦宏进一步指出,纯视觉方案依赖于AI算法的持续优化,通过海量数据来驱动模型的升级。规模化运营可以加速技术迭代的闭环,形成“用户反馈-数据训练-算法优化”的正向循环。这一决策反映了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的独特见解和战略考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CEO靳玉志此前曾预测,2024年是L2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商用的元年,而2025年产业将初步具备L3级商用能力。预计到了2025年,城区智能辅助驾驶的搭载量将达到394万辆,2026年将飙升至825万辆,而到了2027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496万辆。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市场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广阔前景。
华为的自动驾驶规划将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竞争角度来看,特斯拉作为行业纯视觉方案的标杆,其FSD系统在道路感知和控制精度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李文广认为,L4级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将呈指数级提升。因此,华为选择以多传感器方案进行差异化竞争,旨在抢占技术制高点。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的四个版本(从基础版到旗舰版)中,ADS Ultra旗舰版已经支持高速L3级自动驾驶、泊车代驾等功能。随着这些功能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将带动上游传感器、芯片供应商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也将加速相关法规的完善。尽管前景光明,但华为仍面临诸多挑战。李文广承认,主动安全技术如障碍物识别等仍处于研发阶段,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时间。相关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华为需要保持警惕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