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近期在短剧运营领域放出大招,以百万年薪的优渥待遇广纳贤才。该岗位的核心职责涵盖建立短剧IP与剧本分级体系,旨在优化内容生产效率,确保高质量短剧的持续产出。据招聘详情透露,该职位的月薪范围锁定在45,000至70,000元之间,采用20薪制,年薪总额可轻易突破百万元大关,直逼140万元。
在工作内容方面,京东期望应聘者能紧跟短剧市场潮流,不仅构建科学的分级制度,还需深入剖析用户行为,协同推荐算法及产品团队,共同推动业务增长。这意味着,成功应聘者需具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跨团队协作的高效执行力。
事实上,京东此番动作并非电商巨头在短剧领域的首次尝试。早在2023年末,拼多多就已凭借“多多有好剧计划”涉足短剧市场,通过流量分成模式激励优质内容创作。进入2024年,拼多多更是将短剧板块提升至“多多视频”的核心频道之一,主打免费短剧,以此吸引用户,提升平台活跃度。
阿里巴巴同样不甘落后,2024年,淘宝大手笔投入千万元资金及超十亿流量,支持品牌定制剧,携手热门IP、明星及行业头部力量,共同探索短剧营销的新路径。
短剧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庞大的用户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6.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近六成。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直接推动了微短剧市场的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指出,该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大关,首次超越了电影票房,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34.3亿元。
短剧的兴起,不仅吸引了传统广告商的注意,更成为了品牌投放广告的新宠。新锐短剧制作公司于今无量的创始人李峻丞表示,相较于传统广告,短剧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曝光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将广告预算投入到短剧中。
短剧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李峻丞指出,短剧不仅投资少、制作周期短,而且内容形式灵活多样,易于与其他产业结合。例如,短剧与AI技术的融合,或是将短剧作为电梯竖屏广告、车载广告的载体,都是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然而,市场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挑战。随着短剧制作成本的上升和商业模式的变化,部分从业者面临着市场份额被新平台和模式挤压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内容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短剧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尽管面临挑战,但短剧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想象。随着AIGC、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短剧的创作手法和传播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同时,“微短剧+”模式也将成为趋势,与文旅、电商、教育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为短剧市场开辟更多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