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近期的一次深圳之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专程拜访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深入探讨了汽车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公司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这一举动背后,折射出传统车企面临的迫切挑战:如何精准定位造车方向,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事实上,不仅是广汽,上汽、奇瑞、长城等车企也对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寄予厚望,以期解决长期存在的造车难题。
近期,某知名车企发布旗舰SUV时,工程师在面对媒体时流露出“痛苦”之情。这种痛苦源于工程师眼中的“错误”需求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冲突,尽管不得不满足,但内心却充满挣扎。同样,设计师们也面临类似困境。长安UNI-T的成功让上汽领导在广汽调研时坦言,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的上汽和广汽体系内难以实现,因为工程开发标准难以妥协。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车企内部往往将造车流程条块分割,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等部门各自为政。尽管“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喊了多年,但除了销售部门直接面对用户、背负销量压力外,其他部门往往难以真正对用户负责。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正确”标准造车,而将用户视为需要说服和教育的对象。
然而,在买方市场主导的今天,用户的想法和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够在产品上得到真实体现,这已成为他们最大的情绪价值。冯兴亚对此有着深刻思考,他认为车企既要坚守为客户提供安心可靠的功能价值,又要打造真正让用户心动的情绪价值。为此,学习华为导入IPD流程变得尤为重要。
回顾广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在开放学习中不断进化的造车史。2005年,广汽在番禺召开“长隆会议”,决心发展自主品牌、为亲人造好车,开启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新篇章。那时的学习对象是旗下的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广汽传祺正是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以品质为标签赢得了市场认可。
如今,广汽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期,但依然保持着岭南人特有的务实、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在产品层面,广汽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并大力提升产品的加速性能,以满足用户对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在价值层面,广汽坚守安全底线,通过科技与安全强化品质竞争力。在服务体验上,广汽全面导入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深化“直联、直服、直营”的客户新体验。
面对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挑战,广汽采取了果断措施。总部从市中心迁至番禺,全面导入IPD流程,构建大研发体系,实现研产销一体化运作。新设产品总经理岗位,职能类似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实施干部竞聘上岗,组建了一支支勇往直前的突击队。
冯兴亚的造车理念深受广汽丰田影响,如今作为广汽掌门人,他决心改变这家千亿级车企的命运。他选择从学习真正从用户出发造车的理念开始,轻轻地推开时代的一扇窗,让阳光和新鲜空气照进广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