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动汽车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豪华汽车品牌BBA(宝马、奥迪、奔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由小米、华为以及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兴势力发起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目标直指BBA长期占据的高端汽车市场。
在这场战役中,BBA的明星车型如“56E”(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和“34C”(宝马3系、奥迪A4、奔驰C级)成为了众矢之的。新兴势力们凭借创新的营销手段、前沿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独特的产品设计以及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迅速在30-50万元价格区间内站稳脚跟,不断侵蚀BBA的市场份额。
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为例,M9和M8两款车型在短短数月内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量成绩,直接对BBA的“56E”系列构成了威胁。而腾势、小鹏等品牌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产品线,力图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据悉,腾势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出多达9款新车型,覆盖MPV、SUV、轿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小鹏则计划在2025年推出7款新车型和改款车,全面布局10-30万元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BBA在面对这一轮攻势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它们不得不应对来自新兴势力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也让它们陷入了战略上的困境。奥迪已经撤销了2033年停止生产内燃机的决定,转而继续生产燃油车;奔驰也将2030年纯电销售目标从100%下调至50%,并明确表示将在欧洲、北美等主要市场继续销售混动车型;宝马则始终拒绝设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其CEO齐普策甚至直言“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销量数据也反映了BBA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累计销售29.32万辆,同比下降14%;奥迪销量约为22.78万辆,同比下滑16.78%;唯有宝马在中国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交付量约32万辆。然而,即便是在宝马身上,也难以看到明显的增长势头。
在此背景下,BBA开始寻求与中国的科技公司合作,以期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找到新的突破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轻易扭转局势。新兴势力们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BBA想要在这场战役中胜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