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与保时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较量正愈演愈烈。自小米汽车问世以来,其便以保时捷为对标对象,尽管两者在售价上存在显著差距,小米汽车定价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而保时捷则以百万级豪车著称。
近期,双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揭示了市场表现的迥异。小米汽车上市仅15个月,便完成了30万辆的交付量。相比之下,保时捷在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市场销量却同比下降了6%,中国市场更是遭遇了28%的大幅下滑,仅售出2.13万辆。
小米汽车的热销势头,在其最新车型YU7上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这款纯电动SUV一经推出,便迅速抢占市场,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代表车型Cayenne和Macan的黯淡销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对比,不仅让业界震惊,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小米汽车所带来的市场冲击,以及豪华车市场电动化的必然趋势。
回顾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其创始人雷军在SU7发布会上曾直言,设计这款产品时直接对标保时捷。这一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豪车平替”“宝石米”等热梗。尽管业界对此持观望态度,认为小米与保时捷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却证明了其不容忽视的实力。
从价格定位上看,小米汽车与保时捷确实相去甚远。小米SU7系列轿车起售价为21.59万元,而SU7 Ultra旗舰电动轿跑的最高售价也仅为52.99万元,勉强接近保时捷的价位区间。相比之下,保时捷的入门车型Macan 2.0T逐梦版售价已高达61.8万元,而Cayenne系列更是以91.8万元起售。
然而,正是这种显著的差距,使得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更加引人注目。随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国产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小米汽车等国产豪华电动汽车正逐渐蚕食传统豪华车品牌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保时捷曾一度占据领先地位,2021年销量逼近10万辆。但自2022年起,其销量开始下滑,至今仍未止跌。尤其是其纯电车型Taycan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跌幅高达49%,成为下滑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等国产豪华电动汽车品牌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市场豪华高性能SUV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面对这一趋势,传统豪华车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策略。保时捷等西方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正承受着巨大压力,被本土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服务体系上全面超越。尤其是传统豪华车品牌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正在被快速稀释。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与保时捷的较量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小米汽车以“直接对标保时捷”的姿态,向豪华车市场发起了冲击,也展示了国产汽车品牌摆脱内卷、寻求突破的决心。而保时捷则通过推出首款纯电量产版车型Taycan,试图在电动化趋势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双方在市场定位、价格、技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但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却证明了其强大的竞争力。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也反映出传统豪华车品牌在电动化趋势下面临的挑战。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国产豪华电动汽车品牌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话语权。而小米汽车与保时捷的较量,也将成为这一变革过程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