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这一被视为未来绿色能源的希望之星,长久以来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备受瞩目,却始终未能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然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领域——氢能两轮车,正悄然改变这一局面,有望成为氢能经济破局的关键。
长久以来,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应用的主要方向,吸引了众多整车厂的投入,从乘用车到重载卡车,各类产品层出不穷。然而,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储运体系以及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使得燃料电池汽车始终未能摆脱“概念车”的标签,市场表现平平。
相比之下,氢能两轮车却如同山野中的野花,默默生长,逐渐绽放。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氢能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界的代表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氢经济的“黑马”。据市科委新能源技术处一级调研员刘文波介绍,多家企业正在开发燃料电池两轮车,并通过共享单车等形式投入运营,每辆车每天可实现约20元的收益,商业前景看好。
氢能两轮车的崛起,得益于固态储氢技术的突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的邹建新教授解释,固态储氢利用特殊化学物质如镁、钛等金属材料,通过吸附或化学反应储存氢气,其能量密度远超气瓶储氢,甚至超过液氢。更重要的是,固态储氢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大大降低了氢气泄漏和燃烧爆炸的风险。加氢网络建设也因此变得灵活便捷,气罐甚至可以摆上超市货架。
然而,固态储氢也有其局限性。艾氢技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张宇翔指出,由于固态储氢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氢气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其功率密度较低,不适合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急加速等动作。但这一短板,却恰好成为了两轮车的优势。储氢量大、安全性高、能量释放稳定,这些特性使得氢能两轮车如鱼得水。
在研讨会上,上海晶擎能源、溯驭技术等企业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氢能自行车。这些自行车外观与普通山地车无异,只是在车身三角梁内置了小型固态储氢罐及燃料电池电堆,续航里程可达70公里以上,如果骑车人稍加助力,综合续航更是接近200公里。溯驭技术的副总经理李辉透露,他们已在苏州、连云港等地投放了约2000辆氢能共享单车,积累了约10万用户,虽然尚未达到盈亏平衡,但已十分接近。
氢能自行车的竞争优势已逐渐显现。晶擎能源的总经理高鞠表示,他们即将在上海周边省市投放近千辆电动两轮车,其中数百辆将定向投放给快递小哥。高鞠算了一笔账:快递员每月租车费用约300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抵扣锂电池折损,而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有限。相比之下,固态储氢可以稳定循环几千次,虽然总价目前高于锂电池,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单次使用成本已低于锂电池。
投资机构“量化硅谷”的副总裁黄玉裕表示,过去一两年,氢能两轮车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链成本显著下降。未来两年,整车价格有望控制到4000元左右,这将使氢能两轮车立即形成对锂电池车的竞争优势。氢能两轮车每年可减排量接近100棵树,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据黄玉裕透露,国内部分大城市已经对氢能共享两轮车提出了数万辆的采购意向。
氢能两轮车对于氢经济的意义,远不止于支撑物流运输。燃料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上氢科技、卸氢科技等,虽然目前关注点在于无人机用燃料电池,但也在密切关注两轮车市场。正如高鞠所言,氢经济行业急需一个真正的市场来验证和迭代技术,寻求产业链协同。氢能两轮车市场的练兵,将为氢经济的未来发展培养一批具有战斗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