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近期掀起了一股对炒菜机器人的热潮,这股风潮前所未有地强烈。
章鱼小数据的创始人谭海林,一个在餐饮数据服务领域深耕八九年的专家,透露了一个现象:今年,众多连锁餐饮企业纷纷排队造访炒菜机器人公司,每次会议,这个话题总是绕不开。甚至有连锁面馆老板,在即将开设第1000家门店之际,急切地向他打听炒菜机器人的供应商。
中餐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率普遍不高。扣除人工成本、房租、能耗、营销费用以及平台抽成后,许多中餐企业的利润率仅有个位数。干了20多年餐饮的黄天勇直言,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中餐价格区间在人均30元至60元之间,而餐饮客单价中枢正在下移,但消费者对口味的要求并未降低。
如何在保证菜品稳定和严格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中餐连锁老板们面临的难题。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炒菜机器人。这股潮流已经悄然改变了许多中餐连锁的“大厨”身份,它们变成了机器人。
拥有660多家门店的小菜园,年营收约52亿元,于2024年末赴港上市,计划斥资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每台单价5万元。小菜园的部分店铺从2023年就开始使用炒菜机器人,乡村基、老乡鸡等头部品牌也开始大规模引入。
例如,老乡鸡的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4月,其388家餐厅采用了自动设备,包括智能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智能鸡汤炉等。炒菜机器人的效果如何呢?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炒菜机器人操作调味精准,菜品口感稳定。
快餐新品牌更是借助炒菜机器人技术迅速扩张。湘式盖码饭品牌“霸碗”已公开披露其所有门店都配备了炒菜机器人。其官网介绍,门店的炒菜机为自研产品,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4年末,霸碗全国门店超过500家。
黄天勇从2019年开始研发自己的炒菜机器人,两年后,他打造的“秋金小炒”“有拈头市井火锅”等餐饮品牌陆续用上炒菜机器人,并开始在全国扩张,旗下门店最多时超过700家。据黄天勇说,使用炒菜机器人的门店都是盈利的。激烈的竞争迫使餐饮老板们对后厨进行改革。
中餐企业后厨人员的成本非常高。黄天勇透露,炒菜师傅的月薪至少是8000元,技术好的师傅月薪能达到1.2万至1.5万,而且还不一定请得到。他最多时需要管理600多名厨师,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要八九百万元。扩张期的中餐连锁甚至愿意提供更高的待遇来吸引厨师。
一旦采用炒菜机器人,人力节约效果非常明显。香天下餐饮董事长朱全表示,一台炒菜机器人能节省2至3名人工。湘味快餐“霸碗”每家门店一般配备3台炒菜机器人,员工甚至只需1名,按标准化菜单备菜放入机器即可。
黄天勇试点后发现,投入炒菜机器人的门店人力成本大幅降低40%,出餐速度也从以往的5至10分钟缩短为2至3分钟,且厨房面积减少30%,意味着更少的房租支出。湘菜系老板对引入炒菜机器人的热情尤其高涨,因为湘菜和川菜味型接近,烹饪方式更集中于爆炒,菜品备料相对简单,更便于标准化。
市面上的炒菜机器人产品大致可分为商用和家用两类,商用领域已有多个品牌,如橡鹿科技的美膳狮、拓邦股份的厨纪等。这些商用机器人基本覆盖了辣椒炒肉、回锅肉等家常小炒。不过,大部分商用型设备只能算是炒菜机,例如应用在中央厨房的炒菜机器人,重达两百公斤,价格高达数十万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使用场景。
那么,家用炒菜机器人能否大规模普及呢?小米、美的、苏泊尔等家电品牌也推出了家用炒菜机器人,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家用炒菜机器人小巧便携,但整体评价不高。消费者要么觉得操作麻烦,要么觉得火候不够、缺少锅气。
国家特一级烹调师、四川省级川菜非遗传承人张中尤认为,炒菜机器人终会替代部分基础的烹饪工作,家用领域同样大有可为。他指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炒菜,如果能结合机器配置一些菜谱,面向年轻人的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