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领域,一项震撼人心的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欧洲航天局(ESA)近日高调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将在2031年推出全球第三架空天飞机,其飞行速度将飙升至5马赫,即音速的五倍。这一消息迅速在航天圈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欧洲至今尚未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如今却欲涉足更为前沿的空天飞机领域,这究竟是实力的爆发,还是仅仅是一次大胆的设想?
目前,全球仅有两架空天飞机能够飞行,分别是美国的X-37B和中国那架“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神秘飞行器。美国的X-37B以其强大的飞行能力和神秘感著称,能够在轨道上连续飞行434天,其载荷舱更是被军事专家视为潜在的太空武器平台。而中国的那架飞行器,则以其高度的保密性和硬核的目标——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直达,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的“INVICTUS(无敌)”计划显得尤为引人注目。然而,业内人士对此却持谨慎态度。空天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机身会因激波加热而达到极高温度,甚至可能接近太阳表面的温度。防护层能否承受这样的高温,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欧空局也承认,这项技术难度极高,与飞船返回大气层时的生死考验不相上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的航天家底似乎并不足以支撑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尚未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甚至在与中国的载人项目合作中也半途而废。如今,他们却计划先造货运飞船,再改造成载人款,进而跨越到空天飞机领域。这样的步伐,无疑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欧洲方面还是亮出了一张技术底牌——氢燃料预冷系统。这一系统利用液氢将超高温空气冷却到零下150℃,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然而,该技术仍处于原型测试阶段,且其原型测试公司去年已经破产。核心技术团队虽已被项目牵头方收编,但十年研究成果能否落地,仍是一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也值得关注。美国刚刚秘密试飞了X-15B高超音速侦察机,虽然镜头因高温而受损,但其在5马赫速度下的飞行能力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中国则在风洞实验中取得了更为惊人的成果,“鸣镝-3”飞行器飞出了20马赫的速度,其斜爆轰发动机更是以普通航空煤油为燃料,达到了8马赫的速度。中国的卫星星座已经具备了90秒扫描全球一次的能力,使得欧洲5马赫的空天飞机构想在中美眼中显得有些过时。
空天飞机的发展,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实力,更是一个国家工业筋骨的体现。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高温防护材料在多次试飞中均未出现裂纹。而美国X-37B的载荷能力也令人瞩目。相比之下,欧洲在火箭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上仍需依赖美国。因此,对于欧洲来说,想要在六年内赶超中美,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2031年的这场大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