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亚马逊(AMZN.US)收购可穿戴AI初创公司Bee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家旧金山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德·卢尔德斯·佐洛通过LinkedIn平台宣布了交易进展,她在帖文中表示:“我们优秀的团队和社区最初孕育的梦想,如今将在亚马逊找到新的发展平台。”
成立于2022年的Bee(注册名Bluush Inc.)以开发先锋手环闻名,这款定价50美元的可穿戴设备具备实时记录与转录用户活动的能力,可自动生成待办事项清单并总结对话内容。根据PitchBook数据,该公司此前已完成约850万美元融资,此次收购的具体金额尚未对外披露。
亚马逊发言人亚历山德拉·米勒确认,所有Bee员工已收到加入亚马逊的邀请,但交易尚未完全闭环。她强调,Bee设备在设计上注重用户隐私保护,虽然默认状态下会持续转录用户交互内容,但配备了静音功能键,用户可自主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我们始终将客户隐私与安全置于首位,确保用户能轻松掌控使用体验,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Bee产品。"米勒在邮件声明中写道。
根据《2025-2030年智能穿戴行业动态研究及市场盈利预测报告》,202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10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2.7%。其中医疗级设备市场增长尤为显著,预计2030年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43亿美元),专业设备如连续血糖监测仪、ECG手表等细分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曾于2023年关停其健康追踪设备品牌Halo,该产品线包含多款实验性可穿戴设备。此次收购Bee的举动,被视为亚马逊在可穿戴硬件领域的战略调整。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已为Alexa智能助手植入全新AI引擎,市场普遍猜测Bee的技术积累或将被整合至未来Alexa设备中,助力其构建更智能的交互生态系统。
当前全球AI领域投融资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AI行业融资额达731亿美元,占全球风投总额的58%。但亚洲市场表现低迷,同期交易额占比不足10%。在此背景下,亚马逊通过战略收购强化技术储备,或将在可穿戴设备与AI融合的万亿级市场中抢占先机。
政策层面,各国正加速医疗设备认证标准建设。美国FDA正加速审批慢性病管理可穿戴设备,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也明确支持智能健康产品研发。业内提醒,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企业需通过端侧AI加密技术及透明化数据协议建立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