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革中,一汽奔腾以其显著的成长轨迹,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市场逐渐由狂热扩张转向成熟稳定。在这一背景下,行业洗牌加剧,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而一汽奔腾,作为一汽集团旗下的传统自主品牌,却在这样的竞争中展现出非凡的韧性。
今年上半年,一汽奔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整车销量达到8.8万辆,同比增长4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新能源产品销量激增近3倍,占总销量的83%以上,6月份纯电车型交付量更是突破1.68万辆,首次跻身纯电车型销量前十。这份成绩并非偶然,而是一汽奔腾全面转型与体系能力释放的结果。
一汽奔腾的转型之路,是一场深刻的机制革新。面对传统车企普遍存在的治理结构僵化和决策链条冗长问题,一汽奔腾选择了“刮骨疗毒”。2023年,一汽奔腾成功引入江苏悦达汽车集团等外部投资者,补充了新能源转型的资金,同时完成了工商变更,由“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转变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机制逐步完善,企业运行效率显著提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一汽奔腾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新能源战略的制定上,一汽奔腾采取了聚焦细分需求的差异化策略。面对市场上同质化严重和价格战频繁的问题,一汽奔腾选择了聚焦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如空间、品质与安全,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用户需求的车型。其中,转型后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奔腾小马,凭借其独特的“六好”优势和差异化卖点,上市首年交付量就突破了10万辆,成为微型纯电市场的热门车型。一汽奔腾还推出了悦意产品序列,计划两年内投放6款车型,构建覆盖不同级别的新能源产品矩阵。
技术层面,一汽奔腾通过“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等技术集群,将造车底层能力系统化,并将关键技术平权到不同价位车型。例如,其装甲电池技术通过了超国标安全测试,在电池热扩散与防撞防护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标准,这一技术在悦意03、07两款主力车型上均有搭载。这种技术平权策略,使得用户在不同价格区间都能获得均衡的体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用户运营方面,一汽奔腾推出了“Joy Pai”用户服务品牌,将传统售后服务拓展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围绕社交、休闲、生活方式构建生态运营。通过Joy Zone(共聊场)、Joy Time(共玩局)和Joy Life(共生圈)等活动,一汽奔腾与用户建立了长期的情感链接,提高了用户黏性,为品牌建立了差异化优势。
一汽奔腾的成功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企转型必慢半拍”的固有认知,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一汽奔腾通过机制创新、产品聚焦、技术平权和用户生态运营,形成了系统性的竞争力。它的表现,不仅是一份销量成绩单的体现,更是一个可复制的国企转型样本,预示着行业“常态化转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