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被视为利润源泉的包间如今却成了不少餐厅的累赘。
在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多家餐厅的包间预订率大幅下滑,即便是拥有数十个包间的大型连锁餐厅也难以幸免。以往,包间因其私密性和高端定位,是商务宴请的首选,也为餐厅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然而,这一现象如今却发生了逆转。
张军(化名)在安徽合肥开设的徽菜私厨便是受影响的餐厅之一。这家餐厅不设大厅,仅有7个包间,过去日营业额常维持在数千元至万元之间。然而,自今年5月以来,餐厅业绩急剧下滑,日均营业额已跌至数百元至两千元之间,降幅最高达90%。张军不得不作出裁员、降薪的艰难决策,以应对经营压力。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成都、佛山等地。李茂(化名)在成都开设的精致川菜馆同样以包间为主,过去一个月客流量明显下滑,整体营收同比下降约两成。而在佛山,王宁(化名)经营的精致潮菜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营业额同比减少了两到三成。
业内人士指出,包间生意下滑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一方面,禁酒令的实施对高端餐饮以及依赖公务接待的包间生意造成了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近年来,大量资本和创业者涌入中高端餐饮赛道,盲目追求高端定位,导致包间供给迅速膨胀,而核心消费群体并未同步增长,从而引发了内卷式竞争。
随着写字楼空置率的上升和企业扩张步伐的放缓,商务宴请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以广深为例,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持续攀升,导致企业控制预算,减少了商务接待等活动的花销。即便是商务宴请,消费者也不再盲目追求高价食材,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下调。
面对这一困境,不少餐厅开始寻求自救之路。一方面,他们走上街头摆摊,以亲民的价格吸引顾客。在安徽、陕西、江苏等地,多家大型酒楼、五星级酒店纷纷加入“摆摊大军”,推出汉堡车、榴莲酥、小龙虾等亲民美食。虽然这些做法看似“自降身价”,但餐厅的目的并非赚取微薄现金流,而是保持品牌曝光度和团队凝聚力。
另一方面,餐厅开始开发更多类型的业务,如百日宴、生日宴、下午茶等多元化的社交场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以李茂的精致川菜馆为例,他们推出了双人下午茶套餐和生日宴套餐,以亲民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这种“去商务/公务包间化”的策略使餐厅突破了原有圈层限制,成为更贴近生活的综合性餐饮空间。
在北京,知名餐企花家怡园也通过举办婚宴、寿宴等多种活动保持了稳定的收入。运营总监南金刚表示,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大客户”了,餐厅收入稳定的原因就是客户群体广泛。尽管人均消费标准在下降,但只要包间能持续有客人,“薄利多销”的模式也能成为餐厅的一种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消费正逐渐成为餐饮消费的主要动力。随着消费者对餐饮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餐厅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虽然包间的人均消费有所下滑,但只要餐厅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包间消费的整体营收和利润仍有望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