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空间智能时代来临:AI如何重塑我们的私人与生活空间?

   时间:2025-07-26 21:02:20 来源:新周刊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幻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观众被那跨越维度的黑科技深深震撼,仿佛亲身踏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星际大卖场。而电影《头号玩家》里,当“绿洲”启动,现实崩塌,全民沉迷的VR宇宙更是被视为遥不可及的科幻狂想。然而,如今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感”体验,正随着空间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Omdia最新研究报告《空间计算:云端和边缘应用》显示,全球空间计算市场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45亿美元,并有望于2029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年增速高达18%。而中国元宇宙市场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达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与空间智能紧密相关的部分占比将高达40%。这一趋势无疑表明,空间智能正逐步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重心所在。

空间智能的载体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佩戴的VR/AR眼镜、智能手表/手环,到孩子玩的AI玩具、桌面机器人,再到搭载AI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乃至智能汽车座舱,都构成了触达亿万用户的终端网络。而空间智能产业的爆发,则源于技术与需求的双重驱动。近年来,多模态大模型和3D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机器理解并生成三维空间信息变得可行且成本骤降。同时,大众对于更沉浸、更懂我、更无缝连接虚实的体验需求也日益增长,空间智能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钥匙。

在技术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空间智能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度智能云联合影视、游戏、3D生成、AR/VR等领域的数十个伙伴,共同发起了“空间智能产业联盟”,旨在整合资源,加速空间智能应用的落地生根。经过半年多的发展,众多企业基于百度智能云的大模型,开发出了诸多新的空间智能应用,让“空间智能”这一概念逐渐清晰。

例如,CG模型网依托百度技术上线了“AI二次创作专区”,半年内创作者数量激增40%,平台交易量也突破了50万笔。这一繁荣的生态缩影证明了,当技术门槛降低后,应用生态的活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同时,众多知名企业也纷纷在空间智能领域布局,如苹果公司加大对AR眼镜的研发投入,华为推出智能汽车座舱技术等,这些行动进一步印证了空间智能市场的巨大潜力。

空间智能的应用不仅限于娱乐和消费领域,它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的智能硬件将具备更强的空间感知能力,能够理解环境、场景以及人的情绪和意图,从而实现主动服务与自然交互。例如,未来的智能眼镜不仅能告诉你“前面路口左转”,还能理解你正在购物,主动提示你“左转20米有你常买的那家咖啡店新品打折”。这种“情感化”与“场景化”的智能,将让智能硬件从“工具”转变为“伙伴”。

在空间智能的推动下,硬件的传统定位功能也将得到超越。例如,儿童智能手表/手环若能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精准监测与安全预警,将能够解决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实时关注需求,让手表成为守护孩子心理健康的“伙伴”。智能家居也是空间智能的重要载体之一。智能窗帘、智能灯光等智能设备将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让整个居住空间更贴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然而,空间智能应用的落地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超大规模算力需求、技术复杂、行业壁垒高等难点。为了克服这些难点,百度智能云提供了重要的“破壁”三板斧: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以及专属工具箱。这些工具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稳定的算力支持、现成的模型和开发工具以及垂直场景工具,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和时间成本。

在过去半年里,百度智能云联合CG模型网推出了“文心大模型3DGC工具链”,支持自然语言生成3D模型,将工作效率提升了80%。同时,某游戏公司也利用百度智能云的技术快速开发出了一款沉浸式游戏,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并提升了游戏的画面质感和交互体验。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了百度智能云在空间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推动作用。

随着5.5G/6G、更先进的传感技术甚至脑机接口的发展,空间智能将开启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未来。虚拟与现实将无缝融合且可感可交互,机器将更深刻地理解空间和人心。百度智能云的实践正为这个更具温度、更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未来写下扎实的注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