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款名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创新产品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隆重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融合的新里程碑。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领域的底层逻辑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科学发现的步伐显著加快。“人工智能+科学”的组合已成为破解人类面临重大科技难题的新途径,为科研探索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作为专为科学任务设计的智能底座,其构建基于深厚的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能够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该模型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科学文献的深度萃取与融合、科学知识的精准表征与推理、科学工具的灵活编排与规划。它的目标是成为各领域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石。
面对当前“人工智能+科学”领域存在的数据孤岛、专业推理能力不足及研发生态封闭等挑战,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团队凭借其在自然科学学科体系、人工智能创新链以及重大科学设施与数据资源上的综合优势,进行了系统性布局,推动了该领域向平台化、体系化的全新范式转变。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不仅实现了对数据和模型等资源的有效管理,还能够调度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全面赋能科研流程,从假设提出到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直至规律发现。这一突破意味着“人工智能+科学”拥有了真正的跨学科“操作系统”,科研工作者可以无缝集成模型能力,实现人工智能在科研过程中的自然融入。
在核心架构上,“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采用了异构混合专家架构,在国产开源大模型基础上,针对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度定制,集成了自主研发的专用模型,并融合了AlphaFold、MatterGen等专业模型,形成了强大的科学处理能力。
在科学能力方面,该模型已系统掌握了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的核心定理、定律与专业知识,对多种科学模态数据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国际通用的基础学科数据集测试中,它在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各学科均达到了当前最佳性能。在GAIA、SimpleQA等国际权威测试中,其科学专业工具调用和科学推理性能同样表现出色,在人类终极考试(HLE)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研发团队还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工具,进一步提升了科研效率。目前,“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深入应用,显著加速了科研进程,成为科学知识的全能助手、文献的深度分析师以及专业问题的精准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