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6日至28日期间,上海迎来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是一场汇聚全球智慧与创新的盛会。此次大会的展览规模空前,总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超过8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3000多项前沿技术和产品,其中包括100多款全球或中国首次亮相的新品。
大会期间,一系列高端论坛和交流活动相继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趋势和未来蓝图。他们的深度参与不仅丰富了大会的内涵,也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大会开幕式上,一系列聚焦全球智能治理与创新合作的成果引人注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的发布,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实践成果。同时,《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和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的发布,也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与共享方面的积极态度。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据统计,自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融资金额已超过100亿元,多家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均达到亿元级别。这一趋势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强烈看好,也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演进也日新月异。从硬件方面来看,核心零部件的进步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如灵巧手的自由度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在软件方面,日益迭代的大模型和算法使得机器人拥有了更强的交互性和智慧大脑。这些技术的突破共同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已经从展览展示阶段正式进入商用落地阶段。在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多款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实际产线中投入使用,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和便捷。这些机器人的商用落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中国已经稳居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梯队,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同时,中国在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