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讨论再次升温,这一切源自英伟达AI领域的专家Jim Fan发表的一番见解。Jim Fan指出,尽管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如跑酷和街舞,但在执行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任务,如做饭、打扫或组装物品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他将这一奇特现象比喻为迷你版的“莫拉维克悖论”,即对人类来说极其困难的动作,对机器人来说反而更加容易实现。
Jim Fan的这一观点不仅让普通大众感到困惑,连他自己的父母也多次向他提出疑问。事实上,这种“机器人莫拉维克悖论”造成了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机器人的物理AI能力远比实际先进。Jim Fan强调,这种错觉源于当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炫技表演,这些表演往往只展示了机器人的单一技能,而忽视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Jim Fan进一步解释,训练一个能够完成复杂体操动作的机器人,实际上比训练一个具备视觉和操控能力的机器人要容易得多。前者可以在仿真环境中完成,甚至可以通过零样本学习直接迁移到现实世界。而后者则需要极其逼真的渲染、接触物理学以及真实世界物体动力学的复杂模拟,这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完美实现。
与此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Optimus寄予厚望,他声称这将是特斯拉的未来。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曾设定的2025年生产至少5000台Optimus的目标,目前进展缓慢,实际制造的机器人数量仅为数百台。这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提升产能,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马斯克对Optimus的吹捧早已铺天盖地,他甚至表示,这款机器人最终可能超越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并将公司估值推高至25万亿美元。然而,在特斯拉最近公布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对于Optimus在未来两三年内如何为特斯拉贡献收入的提问含糊其辞,只是提到到2030年,特斯拉每年能生产超过100万台Optimus。
特斯拉在Optimus项目上遇到的挑战之一是机器人的手部技术问题。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看,要造出媲美人类双手的机械手都是巨大的挑战。特斯拉希望Optimus能胜任从工厂干活到弹钢琴的各种任务,但目前还在打磨最新版的Optimus手部,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一些基本组装完成的Optimus由于没有安装手部或前臂,一直闲置在工厂。
特斯拉内部也面临一系列动荡。今年6月,Optimus工程主管Milan Kovac离职,这是特斯拉近期一系列高管离职事件中的一起。几天后,特斯拉还起诉了一家由前Optimus员工联合创办的初创公司,指控对方窃取商业机密以快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灵巧手。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特斯拉仍然押注其雄厚的工程师人才储备以及通过汽车工厂制造Optimus的快速规模化能力。马斯克坚信,Optimus将成为史上最牛的产品,并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其推广到各个领域。然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要实现这一愿景,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包括解决机器人的手部技术问题、提高产能以及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