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智能社会论坛上,杨浦区成为了展示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社会治理创新的璀璨舞台。一系列聚焦于法治、民生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探索在此汇聚,为与会者勾勒出了一幅智能社会的未来图景。
论坛期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携手打造的“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正式揭牌。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聚焦上海法院的前沿实践,构筑司法智能化研究的新高地,并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数字法院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
同时,论坛上启动了“全球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编制工作,这一指数由联合国人居署“上海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陈海云博士指导研发,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编制。该指数致力于科学评估全球不同类型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判未来趋势,并推动AI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广泛应用。
同济大学在论坛上发布了一系列交叉研究创新成果,包括“城市治理智能体(1.0)”、“大语言模型中文内容安全评测系统”以及“大模型驱动的视觉语言具身导航系统”等,这些成果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引领,展现了AI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
杨浦区也借此机会推出了一系列数智赋能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如“大桥街道全域数字化转型(I期)”、“‘数融医体’智能社区运动健康师系统”以及“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等。这些案例不仅深化了场景驱动的应用,还加快了AI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智能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区域实践样本。
论坛上,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系列丛书(第三辑),该系列丛书的发布进一步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些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展示了杨浦区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智能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