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此次盛会汇聚了全球数千名专家、政企代表、学者及投资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会议期间,创新、开源、开放与合作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议题。
大会展示了众多AI创新成果,涵盖大模型、AI终端产品、智能机器人及首发新品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活力。其中,“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发布,以及“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推动AI科研创新方面的坚定步伐。
会上发布的《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旨在凝聚全球开源社区的智慧,以开源之力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共治。中国通过“开放共赢”的理念,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AI革命提供了新路径,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
在大会主题“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引领下,AI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成为热议话题。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在开幕式上的演讲,直指AI发展的终极命题,并呼吁成立国际协同合作联盟,共同应对挑战。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也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双方应携手维护世界稳定,确保人类掌控AI工具。
中国在此次大会上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项行动倡议,涵盖发展、标准、安全、伦理等多个维度,强调营造多元开放的创新生态,推动AI治理的国际交流与对话。这一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AI技术普惠可及和共同发展的决心,与美国的《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形成了鲜明对比。
英国经济事务研究所教育主管斯蒂芬·戴维斯在分享其中国之旅的见闻时,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赞不绝口,尤其是高铁网络的规模与质量。他还观察到中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公路网络建设,认为这种将农村地区融入国家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戴维斯表示,中国社会的活力与创新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市还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新鲜感与进取精神。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应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机遇,而非威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霍达则聚焦于AI对“大知识”型经济的推动作用。他指出,AI技术通过促进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推动生产效率与服务价值边界的延伸。同时,AI等技术创新还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加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竞争力。
霍达还提到,AI技术在基础领域、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中的开源型发展和开放式创新,将促进技术在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中构建关键节点,增强基础技术生态和延伸应用生态的系统自演进性。
随着AI技术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普惠创新与科技向善成为服务民生改善的重要主题。霍达认为,“大知识”型经济将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的公共服务产品,为新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时,加快建立“多链融合”的资源配置体系,推动“双化协同”与“双化融合”的双轮驱动机制,为构建智能驱动型与绿色友好型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治理理念,还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与启示。通过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人类将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携手迈向智能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