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近期陷入了双重困境,既面临净值增长乏力的挑战,又遭遇规模大幅缩水的打击。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今年7月25日,市场中剔除年内新成立的9只产品后,剩余的91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年内平均回报率仅为0.64%,这一表现不仅普遍低于同类风险产品,甚至未能超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同时,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类产品总规模已显著缩减至1251.74亿元,与成立时的3483.24亿元相比,降幅超过六成,达到64.06%。
从单只基金规模来看,曾经风光无限的百亿爆款基金已不复存在。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规模约为93.93亿元,而规模最小的华泰保兴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则仅剩约21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迷你基金。在净值增长率方面,后者截至7月25日的年内收益率仅为0.28%,远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0.97%。
赚钱效应的持续下降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面临的又一大难题。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5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0.64%。相比之下,传统货币型基金年内平均回报为0.78%,短期纯债型基金年内平均回报为0.80%,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年内平均回报为0.50%。可见,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回报率表现仅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市场分析指出,在当前环境下,货基与短债基金凭借主动管理优势、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及高流动性特征,更能适应市场环境,维持了相对更优的收益表现。
具体来看,达诚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是今年内唯一出现亏损的产品,年内回报为-0.11%。该基金在二季报中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51%。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仅录得414.39万份,对应基金资产净值约417万元。还有多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年内回报不足0.3%,包括蜂巢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华泰紫金中债-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等。
与此同时,规模跳水也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面临的严峻问题。根据Wind统计,不包括年内新成立的产品,剩余91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中,今年一季度末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占比达到43.96%,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占比达到28.57%。到了二季度末,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数量增加到45只,占比提高到49.45%,迷你基金数量虽微降至24只,但占比仍达26.37%。
对比发行规模,仅有7只基金实现了增长,意味着高达92.31%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成立后至今年二季度末期间规模出现缩水。其中,华泰保兴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南华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等产品的规模缩水幅度均超过99%。曾经的百亿爆款基金,如招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平安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等,规模也已大幅缩水至仅剩零头。
市场分析认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参与申购者多为个人投资者,发行初期虽受机构营销手段追捧,但一旦营销热度降低且赚钱效应不足,个人投资者大量赎回导致基金规模巨幅波动也就不足为奇。在发行后规模减少超过50亿元的14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中,多数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超过70%,部分甚至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