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的舞台上,一款名为Shanghai Cube的国产软硬件一体高密度算力机柜首次惊艳亮相,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款产品的问世,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打造算力供应链上的重大突破,还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算力竞赛中的强劲实力。
Shanghai Cube由上海本地多家顶尖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研发,其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它不仅填补了国产高密度算力“大系统”的空白,更实现了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全链路自主可控。这一成就,无疑为中国在全球智能竞争格局中抢占制高点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WAIC2025的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一面由算力服务器组成的“算力墙”成为了展会的焦点。这正是Shanghai Cube的实物展示,它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驻足围观。Shanghai Cube并非简单拼装而成,而是采用了“原生设计、正向开发”的理念,将国产高性能GPU芯片、国产网络交换芯片、国产液冷系统、国产操作系统与调度平台等所有关键软硬件深度一体化集成,像精密仪器一样从头整合优化。
据实测数据显示,Shanghai Cube的算力密度(单一标准机柜包含128张GPU模组)与整体性能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Shanghai Cube首套样机已成功部署于复旦大学上海张江校区,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同时,它已完成了对DeepSeek671B等主流大模型的高效推理及训练支持,并与多个科学计算和算力调度平台完成了适配。
在Shanghai Cube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制造方面的不懈努力。Shanghai Cube的“芯脏”(GPU芯片)、“脉络”(智能网卡和网络交换芯片)、“循环系统”(液冷系统)、“控制平台”(操作系统与调度平台)等所有核心部件,均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制造。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为中国在全球智能竞争格局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在WAIC2025期间,“智聚东方·链通全球”生态论坛也如期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国产全栈集成”与“沪港合作走向世界”两大核心议题,汇聚了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国产算力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发展与全球合作。来自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产业界的精英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产业生态合作机制,为中国的智能科技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