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度,冻品行业的上市公司普遍感受到了经营的重压,三全食品(股票代码:002216.SZ)作为速冻米面制品领域的佼佼者,亦未能幸免于这一行业性的困境。据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了6%,降至66.32亿元人民币,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了27.64%,仅为5.42亿元人民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08年三全食品上市以来,首次连续两年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下滑。
回溯至今年一季度,三全食品的业绩颓势仍在持续,且该季度的营业收入创下了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面对C端消费需求的疲软、商超渠道的式微以及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三全食品的核心业务——速冻面米制品,陷入了销量微增但利润下滑的尴尬境地。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整体营收规模却较上一年度下降了近4%。这一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实则反映了三全食品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从而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滑。
作为三全食品的传统强项,速冻面米制品一直占据着公司营收的八成以上。然而,自2020年以来,这一品类的收入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受益于家庭囤货需求的激增,速冻米面制品一度成为刚需,带动了三全食品该品类收入的大幅增长。但随后几年,随着消费者外出就餐比例的回升以及预制菜、自热食品等新兴品类的崛起,三全食品的速冻面米制品收入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汤圆、水饺、粽子”这三大核心产品,其收入在近几年间分别下滑了8.07%、微增3.92%后,又连续两年大幅下滑15.74%和5.84%。
2023年,三全食品的“汤圆、水饺、粽子”业务表现尤为不佳,其收入下滑幅度不仅高于整体速冻面米制品的降幅,也超过了公司整体营收的降幅。这一方面是因为水饺作为公司的核心品类,其销量与猪肉价格紧密相关,而2023年国内猪肉价格的持续低位运行,不仅限制了水饺的提价空间,还直接分流了部分水饺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复苏的疲软也加剧了速冻面米行业的竞争态势,使得“汤圆、水饺、粽子”业务的销售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业绩压力,三全食品在2024年进行了多维度的调整。在产品端,公司推出了多款新品,如“多多系列”水饺、“斤多系列”水饺、“食养汤圆”和“茶趣系列汤圆”等。在渠道端,公司则加强了与新零售渠道的合作,并在线上发力兴趣电商,电商营收同比增长了58.5%。然而,尽管新品迭代和促销加码的组合策略有效带动了速冻面米制品销量的增长,但对应收入却仍然下滑,呈现出“量增利弱”的现象。同时,电商渠道虽然增速显著,但收入占比仍然较低,公司营收仍然高度依赖传统经销模式。
除了传统速冻米面业务外,三全食品还在近年来积极布局速冻调制食品这一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该品类在近两年却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别是在2024年,速冻调制食品的销量和收入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这主要是因为该品类主要涵盖涮烤等新产品,而三全食品在涮烤业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标志性的大单品。速冻调制食品的毛利率也显著低于速冻面米制品,部分原因在于其客户主要为对价格更为敏感的餐饮B端客户。
面对国内冻品行业的阶段性承压,三全食品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公司近期宣布将投资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并进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的开拓。然而,这一海外扩张计划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将面临消费偏好差异、供应链整合、原料采购与物流成本管控以及法规认证壁垒等多重挑战。因此,这一巨额投入能否转化为预期的回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