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自7月以来,上证指数屡次刷新年度新高,特别是在7月24日,成功跃升至3600点以上,与历史高点3674点仅一步之隔。
与以往依赖金融权重板块拉动市场的局面不同,当前市场热点纷呈,创新药、反对内卷概念、水电基建等板块轮流领涨,投资者获利机会显著增加。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回顾自2024年“924”以来的市场行情,可以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4年第四季度,强有力的政策预期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第二阶段则聚焦于2025年关税扰动前夕,市场对经济复苏的强度尚存疑虑,此时科技板块在DeepSeek的引领下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风格的主导。第三阶段始于关税冲突缓和之后,国家队明确表态支持市场,有效锁定了市场的下行空间,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渐提升。在此期间,红利板块持续攀升,而热点板块则在预期驱动下不断涌现。
市场之所以能够持续走强,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首先,盈利拐点已经明确出现。进入二季度,经济数据频频超出预期,消费增长强劲,出口在关税压力下依然逆势上扬,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5.3%,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显著回升,这些信号均表明企业盈利将进入上行通道。
其次,年中中央财经委提出的反内卷政策,提升了整体价格水平回升的预期。尽管实际GDP增速已经走强,但微观企业盈利并未如宏观数据般显著增长。若反内卷政策能够深入推进,必将带动整体价格水平上升,进而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
扩大内需的政策仍在持续加码。上半年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市场曾一度担忧政策力度会减弱。然而,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工仪式,再次点燃了市场对需求侧加力的预期,水利基建相关板块随即大幅上涨。
同时,人民币走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税冲突对A股的影响。与2018年中美经贸冲突引发的人民币贬值不同,此次“对等关税”冲击加速了国际货币秩序的重塑,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则走强,吸引了更多海外资金增配中国资产。
最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叠加“资产荒”现象,使得股市的相对吸引力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居民新增存款大幅增长,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长。由于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房地产市场风光不再,“资产荒”现象日益突出,长期被低估的A股对追求较高回报的居民来说,吸引力显著增强。近一年来,保险资金大规模增持高股息股票,便是“资产荒”背景下提升投资收益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盈利拐点的日益清晰,“大盘价值+小盘成长”的杠铃策略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扩散,盈利改善将成为驱动市场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