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议中,大模型与智能体的规模化应用成为焦点话题。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的潜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值得信赖的生产力,成为行业内外共同探索的关键。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向更垂直、更专业的领域深化,可能是解锁这一潜能的关键。
7月28日,蚂蚁数科在“智能体驱动产业变革”论坛上,正式推出了专为金融AI应用设计的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这款模型被誉为国内首个专注于金融推理的商业化大模型,旨在成为金融智能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引领金融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迈进。
智能体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要求它们不仅要具备强大的“大脑”,还要拥有精准的“行动能力”。蚂蚁数科CEO赵闻飙指出,金融业作为数字化程度最高、数据密度最大、AI应用场景最丰富的行业,是AI技术率先落地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理想领域。智能体,作为将大模型的认知能力转化为具体业务执行力的“行动者”,其专业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
业内专家张一甲进一步解释,智能体的本质在于将模型的“超级大脑”与自动化的“敏捷双手”相结合,形成思考与执行的完美联动。然而,智能体的价值并非在于解决广泛的浅层问题,而在于深入行业,攻克深层次的业务痛点。这就要求智能体必须围绕具体场景,深入企业业务,最大化专业知识的价值。
蚂蚁数科CTO王维强调,大模型作为智能体的核心智能引擎,其深度理解行业的能力是智能体“懂行”的关键。在金融领域,大模型的应用不仅需要高度专业的金融知识,还涉及复杂的业务逻辑推理以及严格的金融级安全合规要求。因此,一款专为金融推理设计的大模型应运而生,成为智能体可靠、可控、可优化的智能中枢。
蚂蚁数科AI技术负责人章鹏表示,金融推理大模型能够解决通用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局限性。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他们发现客户不仅需要模型的结果,还需要了解模型的思考过程,而推理模型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这进一步证明了金融推理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
王维将金融推理大模型的特点总结为三个“E”:高质量数据(Excellent data)、持续迭代(Evolving)以及高效解决效率(Efficiency)问题的工程观。章鹏指出,高质量数据需来自真实问题,保证多样性,涵盖金融全场景,并通过金融专家进行标注和校验。蚂蚁数科构建了业内最全面的金融任务分类体系,通过可信数据合成技术和专家标注的金融长思维链(CoT)构造机制,显著提升模型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在工程化与迭代方面,王维提到,模型需经过大规模训练和本地微调两个阶段,以解决金融严肃场景的问题。同时,建立一套高频的敏捷迭代机制,确保持续发现模型中的问题和缺陷,快速修复以提升用户体验。这包括密切关注线上数据、追踪金融动态以及不断完善任务体系等。
金融推理大模型的出现,是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王维表示,金融复杂场景需要清晰的推理链条和逻辑,而通用大模型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不同金融机构有不同的业务禀赋和偏好,需要推理大模型去学习这些行业知识。同时,成本和效率也是客户考量的重要因素,推理大模型能够根据问题复杂程度进行调整,平衡成本和效果。
蚂蚁数科金融AI产品总经理曹刚提到,目前金融AI应用在通用领域较多,业务深水区渗透率低。而从通用走向业务场景深化是大方向,金融推理大模型将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金融推理大模型的探索远未结束,模型的更新仍以技术驱动为主,需要解决成本、效率问题,才能激发市场需求。当技术成熟、场景效果显著时,市场因素将发挥更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