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吸引了众多目光。他就是胡宇航,1997年出生的他,尽管年龄不大,但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胡宇航以其关于“人机面部协同表达”的研究荣获了本次大会的青年优秀论文奖。该研究不仅展示了他在多模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主学习领域的深厚功底,还体现了他对人机交互未来的独到见解。作为首形科技的创始人兼CEO、CTO,他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其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Science Robo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胡宇航选择回国创业,看中的是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天然优势,以及国家对AI和人形机器人的持续投入。他认为,这样的环境能让青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上海对AI的高度重视也令他印象深刻,这里活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圈为他这样的技术驱动型公司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WAIC的展台上,胡宇航展示了他的人脸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在网络上走红,还参与了电影拍摄,甚至登上了学术顶级期刊。他透露,首形科技自2024年6月在上海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同年10月便获得了来自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天使投资。今年6月,公司又宣布完成了Pre-A轮融资,吸引了更多资本的关注。
胡宇航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方向。他认为,机器人不仅仅是硬件,只有当它们融合了AI的灵魂,才能真正拥有生命力。因此,他选择以人脸机器人为起点,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新范式。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是一位研究者,还是一位分享者,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公众互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AI机器人的发展中来。
在社交媒体上,胡宇航以“U航”的身份拥有超过百万粉丝,他的机器人系列视频总播放量达到了约1.5亿次。这些粉丝不仅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还成为了他的“电子股东”,积极为他出谋划策。胡宇航表示,这种陪伴和共鸣让创业过程变得更有温度,也让他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
在WAIC上,胡宇航感受到了技术的快速成熟。他注意到,去年能稳定展示Demo的人形机器人还很少,而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稳定行走和交互。像杰弗里·辛顿这样的国际AI大师亲临现场,也证明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面对未来,胡宇航充满了信心。他表示,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爆发但尚未标准化的阶段,短期内会不断涌现出一些“垂直场景”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设计一套可迁移、可共享的数据标准和学习体系,为构建具备泛化能力、能推理、能交互的通用型机器人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