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烈氛围中,快手可灵AI生态论坛以“生成式AI应用元年”为核心议题,吸引了众多行业目光。论坛上,一系列数据揭示了可灵AI的迅猛发展:全球创作者数量已突破4500万大关,产品迭代超过30次,累计生成视频数量达到2亿,图片更是高达4亿张,服务企业客户超过2万家。
此次论坛聚焦生成式AI在影视、创作、电商及游戏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AI技术如何为各行各业赋能。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盖坤在致辞中强调,2025年是生成式AI技术深度应用的关键一年,可灵AI自去年6月上线以来,已标志着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拐点的到来。
盖坤进一步指出,生成式AI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可灵AI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视频创作新基础设施,让每个人都能用AI讲述精彩故事。目前,可灵AI已通过API接口为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多个行业的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分享了平台自推出一年多来的显著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他提到,可灵AI已快速迭代30多次,初步建设成为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通过高品质模型效果和高效工具形态,为内容产业带来了创意生产力的解放。为满足专业化创作需求,可灵AI还发布了全新创意工作台“灵动画布”,该功能集无限可视化空间、AI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为一体,助力用户将零散想法高效转化为完整视觉作品。
论坛上,可灵AI还发布了多图参考、灵动画布等全新功能。升级后的多图参考在角色、主体和场景一致性等方面显著提升;灵动画布功能则于7月27日正式开启邀测,为用户提供流畅高效的创作体验。
可灵AI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回顾了平台的技术演进路径,强调技术迭代始终围绕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和与用户共创优化产品方向两大主线。通过用户反馈持续优化模型,形成了“技术+用户”双轮驱动模式。
知名导演薛晓路分享了使用可灵AI进行影视创作的实践经验,她以短片《喵心归处》为例,指出可灵AI在动物生成、场景还原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AI重构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从剧本到分镜、生成、剪辑均可在计算机快速完成,大幅降低了时间与成本风险。
可灵AI超级创作者汗青则分享了与可灵AI共处一年多的思考,他认为生成式AI内容的“工业水平”是决定用户能否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可灵AI在画质、表演和镜头处理上的顶级表现,让AI叙事具备了与用户深度沟通的能力。随着AI导致内容生产成本降低,审美力将成为创作者的核心壁垒。
当代艺术家、策展人、MUDigital创始人吴亦深表示,以可灵AI为代表的国产工具已能支持高质量、高效率的AI艺术创作,推动中国艺术家实现技术自主。AI并非替代创作者,而是激发想象力的共生体,为艺术产业带来新的表达形式和创作可能。
自可灵2.0发布以来,B端商家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万鹏飞指出,可灵1.0版本验证了视频生成技术的实际应用,2.0版本则推动了行业标准化。未来,可灵将持续输出技术成果,助力企业降低创作门槛,探索数字人交互、游戏内容生成等新场景。
全球知名创意素材平台Freepik的CEO Joaquín Cuenca Abela表示,他们接入了多个视频生成大模型,但用户选择使用可灵AI生成的视频数量远超其他模型总和。这得益于可灵AI在技术上的卓越表现,包括视频生成速度快、提示词遵循度高以及镜头运动出色。
蓝色光标CEO潘飞也表示,可灵AI真正进入到了帮客户解决商业价值问题的阶段,能够生产品牌客户需要的高质量、影视级内容。华策影视制片人赵劼则介绍了华策在AI垂类模型研发方面的进展,并表示未来将在短剧项目中全流程应用AI视频生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