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短剧市场的蓬勃发展伴随着一系列诈骗案件的频发,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多方报道,不少网友在追求短剧推广收益的过程中,不慎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今年年初,已有研究机构对“短剧卖课”诈骗行为进行了曝光,但如今,诈骗手段更加复杂多变。近日,有受害者揭露,通过支付宝群聊参与所谓的“短剧扶持任务”,被诱导至第三方平台后,先是小额获利,随后在诈骗团伙的连环计策下,不断投入大额资金,最终血本无归。这种诈骗模式通常分为四步:先以小额利益诱饵吸引受害者,再将其引导至第三方平台,通过一系列操作提升信任度,最后实施大额诈骗。
除了上述“短剧扶持”骗局,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例如,一款名为“沐歌短剧”的APP,打着签到送现金、积分兑礼品的旗号吸引用户下载,实则诱导用户投资短剧项目,一旦大额投入便难以提现,受害者甚至被鼓励拉家人朋友共同投入,形成传销式诈骗模式。此类骗局通过小额获利降低受害者戒备心理,再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投入,拿捏住受害者心理,使其一步步深陷其中。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诈骗团伙甚至冒用知名短剧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不仅严重损害了受害者的经济利益,也对正规短剧公司的声誉造成了极大影响。多家头部短剧厂商已发布声明,警告用户警惕此类诈骗行为,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短剧诈骗频发背后,折射出微短剧市场的盗版问题。诈骗团伙往往利用盗版短剧资源,伪装成正规短剧APP进行诈骗。由于部分电商平台、社交群组及非法网站管理不善,盗版资源泛滥,为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要从根本上解决短剧诈骗问题,就必须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强法律监管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同时提高用户对盗版内容的识别能力,减少其对盗版内容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