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红品牌麻六记旗下的酸辣粉因代工和质量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起源于上海、宁波等地的消费者在开市客Costco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中发现了发霉的粉饼,随即向超市投诉。开市客迅速响应,将涉事产品全部下架,此事迅速在各平台引发热议。
作为麻六记酸辣粉的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公司迅速发表了产品召回声明,并向消费者和麻六记表达了歉意。然而,这一举动并未平息公众的怒火。麻六记作为品牌方,其监管责任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新浪微博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800万。面对舆论压力,麻六记官方微博也发布了致歉声明。
麻六记酸辣粉的火爆销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创始人张兰与其子汪小菲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热度。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麻六记酸辣粉的销量均超过10万单,抖音平台上的累计销量更是超过500万单。张兰曾在直播中强调,麻六记的酱料、配方及工人都是自家的,试图淡化代工模式的色彩。然而,此次事件却让消费者对麻六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代工模式在食品行业中并非秘密。除了麻六记,白家阿宽还为网红品牌李子柒及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代工。同样以代工模式为主的,还有零食连锁头部品牌来伊份和良品铺子。这些品牌通过代工模式快速扩充品类,统一品牌形象,迅速占据市场。
然而,随着零食量贩模式的崛起,这些代工型旧零食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原证券研报测算,2024年中国零食市场规模已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6年将突破1.4万亿元。其中,零食量贩渠道的销售额占比正在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品牌连锁门店渠道。
零食量贩模式的崛起,得益于其低价策略和快速扩张的门店数量。以鸣鸣很忙为例,这个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两大品牌合并而来的新玩家,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营收的几何级增长。其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42.85亿元增长至393.43亿元。相比之下,良品铺子的营收却从2022年开始持续下滑,2024年全年营收仅为71.59亿元。
门店数量方面,零食量贩品牌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国内零食门店数量排行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好想来、赵一鸣和零食很忙,来伊份和良品铺子则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良品铺子2022年至2024年的门店数量从3226家减少至2704家,而来伊份的门店数量也从2017年的超过2400家减少至2024年的约3000家。
面对零食量贩模式的冲击,代工零食品牌开始寻求突围之路。良品铺子选择了降价策略,然而其下调后的产品价格仍难以与零食量贩门店匹敌。来伊份则坚持未对价格进行调整,同时尝试了多种新业态,如生活店、仓储会员店等,但目前尚未对其业绩产生显著提振作用。三只松鼠则将增长重心从传统电商平台转移至内容平台的直播带货模式,2024年营收实现了大幅增长。
然而,代工零食品牌想要入局如火如荼的零食量贩领域并不容易。贴牌产品在引流能力上比不过头部自产品牌,又难以匹敌白牌产品的低价优势。同时,其自有门店还与零食量贩门店存在竞争关系。在理性消费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代工零食品牌面临多重挤压,转型窗口正加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