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影像设备领域,一场激烈的较量正在上演,主角是影石与大疆。这场竞争从暗中的角力逐渐走向公开,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期,影石正式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此举被视为对大疆的直接挑战,将双方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度。
影石与大疆的交锋,是消费级影像设备行业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阶段的必然产物。两者在产品布局、生态系统构建以及用户认知上的重叠与冲突,使得这场竞争难以避免。影石,作为智能影像设备的领头羊,尽管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但其面临的市场天花板较为有限,营收规模尚未突破56亿元大关。而大疆,则以其强大的跨界能力,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此前已涉足扫地机器人市场,与石头科技等企业展开竞争。
影石的反击始于今年7月,面对投资者关于无人机业务的询问,影石明确表示已开展相关业务,并计划推出两个无人机品牌。紧接着,影石的消费级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亮相,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并启动公测招募。影石创始人刘靖康表示,进入无人机市场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洞察和公司成长的需要,这一决策早在五年前就已做出,并预料到大疆可能会因此反击,进入全景相机市场。
事实上,这场竞争并非由影石单方面挑起。回顾历史,大疆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对影石侧翼市场的渗透。当年,大疆推出了运动相机Osmo Action 2,并逐步抢占GoPro及影石的市场份额。根据日本BCN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尽管GoPro仍占据市场首位,但大疆的市占率已从2023年的15.9%上升至32.1%,跃居第二,而影石则从26.9%跌至18.1%。进入2025年,大疆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影石的核心领域,有消息称将推出首款消费级全景相机。
影石的反击,不仅是对自身业务版图的扩张,也是对大疆步步紧逼的回应。在无人机市场,大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70%。然而,影石凭借其在影像处理能力和全景技术上的积累,试图在无人机领域开辟新的天地。刘靖康的自信,源于影石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竞争并非仅限于产品层面的相互入侵。在营销层面,影石与大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的趋势。影石以KOL和UGC为核心引擎,通过发起话题、形成创作循环等方式,构建了强大的传播网络。而大疆则近年来开始注重内容营销,通过用户共创、社群驱动等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双方在价格策略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态势,试图通过性价比优势吸引更多用户。
对于影石而言,业务扩展不仅是应对大疆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宽市场边界、寻找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尽管影石在所处行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所面临的行业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影石需要通过跨界无人机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研发投入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在这场智能影像界的战争中,影石与大疆的竞争或许将复刻海康与大华的发展轨迹。两者在长期的竞合中,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跃迁。正如刘靖康所言:“我们最大的不幸是赛道上有个大疆,最大的幸运也是有大疆。”这场竞争,不仅是对双方实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智能影像设备行业未来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