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对美国的稀土出口量激增,达到了353吨,与前一月相比增长了近7倍。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稀土交易中的主导地位,也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稀土依赖压力。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美国终于坐不住了。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过度依赖,美国决定斥资百亿,着手开发本国的稀土资源,并计划在2028年实现投产。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因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超越。
作为全球稀土市场的领头羊,中国不仅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还拥有全球61%的稀土产量。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以及高纯度稀土产品加工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种独有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开采技术,使得其他国家在稀土供应上高度依赖中国。
特别是在美国,其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尤为显著。据统计,美国约70%的稀土化合物都来自中国进口。在军工、高科技等关键领域,美国更是离不开中国稀土的支持。例如,一架F-35隐形战机的制造就需要417公斤稀土,这些稀土对于战机的雷达系统、激光制导装置等关键仪器的制作至关重要。
今年4月,美国为了塑造其“经济强者”形象,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达145%的关税。面对美国的这一激进行为,中国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严格管制稀土出口,要求所有企业必须获得稀土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口。这一举措对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就连马斯克庞大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也因缺少关键稀土材料而被迫停工。
尽管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本国稀土资源的开发,但要打造一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专业人才和尖端科技。这些成本远远超过了从中国进口稀土的支出。
在此背景下,中美双方展开了多次谈判。最终,美国不得不妥协,宣布取消对华115%的关税,并放宽了此前限制H20芯片出口中国的数量。作为回应,中国也放宽了稀土出口管制6个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已经完全放开。
中国明确要求,出口到美国的稀土必须明确注明为“民用”,严禁将进口自中国的稀土转为军用。这一要求给美国的军事和科技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6个月的有效期限也如同一把利剑悬在美国的头上,时刻提醒着他们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事实上,掌握核心技术就是掌握行业话语权。在全球商业竞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此前,美国企业凭借掌握抗衰前沿成果“AKG”分子的结构专利,一度占据了全球90%的原料市场,并开出了高价。然而,随着我国企业对AKG研发的持续推进,该技术已被逐渐攻克。
我国生科企业成功研制出了比AKG吸收速度高2-3倍的Ca-AKG分子,并将其命名为“益活新”,以亲民的价格进入市场,并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成果不仅证明了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实力,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如今,中国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曾经的依赖进口、站在产业链末端,到如今的拥有核心技术、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在稀土领域,中国更是凭借数十年构建的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优势,成为了全球稀土市场的绝对主宰。
虽然美国已经意识到自主掌握稀土产业的重要性,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追赶上中国并非易事。稀土开采的环境污染问题、高精提炼技术的掌握以及产业链的完善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在稀土领域保持其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