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一幅复杂多变的图景,奢侈品与大众消费品之间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爱马仕、香奈儿等高端品牌选择通过涨价策略,主动与中产阶级消费者保持距离,而年轻群体则逐渐转向拼多多等性价比更高的购物平台,连优衣库这样的快时尚品牌也不得不面对“平替”的挑战。
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在汽车市场同样显著。随着中产阶级群体的缩减,M型社会结构逐渐显现,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对消费力的预期。曾经,20多万就能入手BBA入门车型的情况,如今却成了对传统豪华品牌溢价空间的巨大冲击。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迫使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刺激销量。
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方程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首款产品豹5在上市后不久便宣布全系降价,起售价下调5万元。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曾表示,B级SUV市场虽然容量扩大,但价格段却在下移,更多产品下探至20万级别。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豪华品牌,也迫使非豪华品牌主动或被动地去溢价。
2023年的价格战,更是打断了20万以上汽车市场上涨的趋势。数据显示,20-30万价格区间的汽车销量占比从2018-2022年的持续上升,到2023年却下降至18.83%,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同时,该价格区间的价值总量也出现了近六年来的首次下降。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同样不容乐观,市场规模和价值总量均有所降低。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车企们纷纷调整策略。一方面,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如蔚来、理想等不断刷新价格纪录,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另一方面,更多车企则选择将产品下探至10-20万价格区间,以价换量,争夺市场份额。零跑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企业均将这一价格区间作为主力市场,而曾经20万以上的合资车型如迈腾、帕萨特等,也不得不降价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量与价往往难以兼得。一些车企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讲故事的幻想,转而通过降价、堆砌配置等方式换取市场份额。而另一些车企则选择继续高端化路线,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掌握定价权。例如,华为尊界S800将L3技术带入量产车,预售价高达100万起;智己L6 Max 光年版搭载半固态电池,预计售价30万以上;蔚来ET9则集成了蔚来最前沿的技术,预售价80万。
总之,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车企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中产阶级消费力的下降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向上或向下,都是车企在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作出的必然选择。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够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