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索尼ILX-LR1助力无人机实现高效罂粟巡查

   时间:2025-08-04 10:40:56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无人机在安防、农业、测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禁种铲毒工作中的价值也日益凸显。相较传统人工踏查方式,无人机具备高空广域、低风险、高效率等优势,正逐步成为“智慧禁毒”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顺应这一趋势,连云港空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巡智能”)致力于罂粟等毒品原植物AI识别系统开发,并在2025年的禁种铲毒巡检项目中,正式将搭载索尼ILX-LR1的无人机云台投入实战使用,为禁种监测带来新突破。

使用索尼ILX-LR1作业中的无人机

精准识别,赋能高效巡检

空巡智能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无人机飞行平台和智慧平台服务,涵盖罂粟识别、风机巡检、光伏板巡检、电力巡检等业务。依托团队自主开发的AI智能识图模型,系统专攻可见光条件下罂粟特征建模,可通过叶片形态、颜色、花果特征等细微差异精准识别,在罂粟苗期的识别率高达90%,花期和果期的识别率不低于95%,哪怕是藏在作物丛中的单株罂粟,也能清晰成像。

索尼ILX-LR1云台于2025年正式投用于禁种铲毒巡检项目,其高像素、轻量化的结构设计,可灵活适配多旋翼和复合翼无人机,高效覆盖山林、农田等地形复杂区域,支持约3张/秒的航拍频率与GPS信息关联,即便在高时速飞行条件下也能确保图像清晰稳定。通过航拍采集到的高清图像,将由AI空巡智能识别系统进行特征分析与目标比对,输出疑似种植点位,为禁毒部门提供高效、精准的预警信息,提供“看得见、辨得准”的硬核科技支持。

使用索尼ILX-LR1前后对比

 为什么选择ILX-LR1?核心优势解析

  - 6100万高像素,精准捕捉植物细节

ILX-LR1搭载约6100万有效像素,具备出色的灵敏度、画面分辨率和动态范围表现。其ISO 100-32000的宽感光度范围,使相机能够适应大多数日光环境下的航拍需求,保证图像的清晰度与细节还原能力。此外,ILX-LR1为一款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支持索尼E卡口镜头系统,可根据不同作业场景灵活选用合适镜头。在罂粟巡查等实际应用中,ILX-LR1能够精准捕捉植物叶片纹理、形态结构等细微特征,即便是隐藏在作物丛中的单株罂粟,也能清晰成像,为AI识别系统提供高质量图像基础。

 ILX-LR1搭载约6100万有效像素,成像清晰

  - 紧凑轻便设计,保障高空作业稳定性

ILX-LR1专为工业应用而设计,具备小巧紧凑的机身机构,尺寸约为100 x 74 x 42.5mm,重量仅约243克(本机无显示器、取景器和电池),很好地契合了无人机航拍对小巧体积与轻量化的严苛要求。较轻的机身不仅有助于提升无人机飞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也更有利于延长续航时间,可快速完成高空拍摄任务,有效扩展单次巡检时长,从而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ILX-LR1机身重量仅约243克

  - 开放性与高效集成,释放作业效率潜力

得益于深圳鹏扬智慧依据SONY SDK开发的控制系统,实现更加高效的无人机与相机控制。ILX-LR1支持通过相机遥控软件开发包Camera Remote SDK进行远程控制,用户可通过自定义软件调节光圈、快门速度、ISO、焦点位置及影像质量等多个关键参数,提升图像采集的灵活性与有效操控性。此外,机身自带的6Pin接口和SDK模块可与市面上主流的多旋翼无人机和复合翼无人机高效适配,支持相机与无人机的电池模块共享电源,进一步提升了这套组合的集成度和便携性。

在单张拍摄模式下,ILX-LR1可通过模拟控制信号实现约每秒3张的远程遥控拍摄,同时支持将拍摄图像与GPS信息相关联,这对于动态场景或需要快速捕捉变化的场景尤为重要,提升了数据的可信度与实用性。在实际作业中,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达到100-130米,飞行速度可以达到8-10m/s;复合翼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150-200米,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0m/s。相较以往方案,整体作业效率提升近10倍,经济效益亦实现大幅增长。

远程遥控调节参数的ILX-LR1

与以往的作业方式相比,在相同地面分辨率的前提下,ILX-LR1的航拍高度提升至原来的5-8倍,整体作业效率提升约8-10倍。这不仅是技术参数上的跃升,更代表着禁种巡查工作效率与成果质量的双重突破。“直到ILX-LR1的出现,我们的作业效率才有了飞跃式的提升。”空巡智能负责人丁远洋表示,“它所搭载的61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让藏匿的单株罂粟也能清晰识别,小巧轻量的设计也让航时大幅提升。”

凭借高像素、高开放性与轻量化设计,索尼ILX-LR1成为空巡智能禁种识别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ILX-LR1搭载不同索尼E卡口镜头的场景化应用,携手以科技赋能智慧禁毒,为国家禁毒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技术动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