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系外行星诞生地揭秘:小型原行星盘颠覆传统认知

   时间:2025-08-05 09:30: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天文学家近日发布了一项颠覆性的发现,挑战了我们对系外行星诞生地的传统认知。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行星通常在广阔无垠的气体尘埃云中孕育,这些云盘围绕新生恒星旋转,范围可能延伸至远离恒星的区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些所谓的“原行星盘”实际上可能比预期小得多。

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敏锐目光,研究团队深入探索了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约400光年的狼疮星云区域。他们观测了73个原行星盘,惊人地发现,许多年轻恒星周围环绕着极其微小的行星诞生地,有些甚至紧凑到能够完全容纳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之内。

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过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那些巨大且明亮的星盘,这些易于观测的对象往往给我们留下了行星诞生地广阔的印象。然而,此次研究揭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小型、暗淡的原行星盘才是孕育行星的主流。伦敦大学学院的保拉·皮尼利亚表示,这种选择性偏差导致我们对行星诞生环境的理解存在局限。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ALMA的观测能力使天文学家首次能够精确描绘出围绕质量仅为太阳10%至50%的红矮星旋转的小型星盘。这类恒星占据了银河系恒星总数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星形成的普遍条件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型星盘既无间隙也无环状结构,与过去观测到的大型明亮星盘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型原行星盘的普遍存在对一类特殊系外行星——“超级地球”的普遍性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岩石行星的质量介于地球与海王星、天王星等冰巨星之间,通常拥有2至10倍于地球的质量。研究团队认为,小型星盘中的尘埃物质主要集中在恒星附近区域,这为超级地球的形成提供了理想条件。因此,银河系中数量众多的低质量红矮星周围,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超级地球。

小型原行星盘的发现还有助于解释为何巨行星在低质量恒星周围较为罕见。研究团队指出,绝大多数观测到的小型星盘缺乏形成巨行星所需的间隙结构。这一发现与成熟恒星周围系外行星族群的观测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原行星盘族群与系外行星族群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次研究的深远意义在于,它建立了原行星盘观测与各类系外行星观测之间的桥梁。长期以来,我们对典型原行星盘的认知存在偏差,过度关注了那些最明亮、最易于观测的大型盘体。如今,随着小型盘的发现,我们终于获得了全尺度盘体的完整图景。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行星形成过程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系外行星探测提供了重要线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