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影视制作人于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对长视频与短剧市场的独到见解。他指出,尽管长视频市场略显疲态,但短视频的兴起并不能削弱人们对于深度叙事和持续探讨的热情。于正认为,短剧即便能在两个小时内迅速被观众消化,却往往缺乏引发广泛讨论和商业效应的能力,他形象地比喻短剧为“低配版的网络电影”,然而即便是网络电影,也未能撼动长视频的市场地位。
于正特别提到了竖屏短剧这一新兴形式,将其视作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物种”。他提出,竖屏短剧平台可以借由短剧的成功来测试观众偏好,进而利用这些反馈开发长剧项目,以此解决剧本创作的一大难题。这一策略从理论上看似乎颇为合理,即通过短剧低成本、高效率地试水市场,再依据反馈调整长剧的制作方向。
不过,于正将短剧比作“低配版网大”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讨论。事实上,不少短剧的制作水准已经超越了部分网络电影,比如听花岛出品的《家里家外》便是一个例证。虽然从理论层面讲,利用短剧测试市场喜好再开发长剧能够减少试错成本,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知名影视公司和演员尝试短剧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例子并不鲜见,这反映出短剧创作同样需要尊重和专业态度。
若影视公司真的打算通过短剧来测试市场,首要任务是确保短剧的制作严谨,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客观的市场数据。而从短剧到长剧的开发链路,不仅考验着资金实力,更对团队的创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对于短剧制作公司而言,即便手握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IP,转型投资长剧也绝非易事,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合适的机遇以及强大的团队执行力,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多数公司对此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