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鸿祎ISC.AI 2025:智能体时代,执行力与快速迭代成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5-08-07 00:04:45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ISC.AI 2025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就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体(Agent)的发展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智能体产品的领先周期极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智能体领域不存在永恒的领先者,”周鸿祎说道,“每个智能体都在不断进化。一款新产品问世,其优势可能不到一个月就会被追赶上来。新概念刚被提出,两周内就会有竞争者跟进。”他认为,智能体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执行力和快速应变能力,能否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成为关键。

为了具体说明这一点,周鸿祎提出了“蜂群L4”的概念。他将智能体的发展分为五级,从L1的日常简单交流到L5(虽未详细展开,但暗示为更高层次)的复杂任务处理,每一级在任务类型、资源消耗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L4级别的智能体已经能够应对大型复杂项目,展现出强大的任务处理能力和应用价值。

周鸿祎进一步指出,单智能体在执行复杂任务时存在明显瓶颈,如任务倦怠、错误率累积等问题。相比之下,多智能体蜂群协作机制则展现出巨大优势。通过指挥控制和信息共享,多个智能体能够分工协作,高效完成任务,连续执行1000步的任务成功率高达95.4%。这一突破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360纳米AI通过多智能体生成10分钟电影级视频的案例,生动展示了多智能体蜂群的强大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十几个智能体分别承担编剧、分镜、配音等角色,协同完成了上百个分镜的拼接工作。

除了多智能体协作外,周鸿祎还强调了“人机协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人机交互将发生显著变化,智能体将成为人类的“数字伙伴”,人类需要学会与这些“数字员工”协作。在智能体经济下,用户将成为智能体的“老板”,负责定义、规划和监督智能体的工作。因此,360在人机协作中坚持“人在回路”原则,确保智能体的每一步工作都在人类的监督之下进行。

周鸿祎还提到了智能体的“随机性”对人机协作的新要求。他指出,即使相同的指令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人类需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通过多轮交互和反馈来优化智能体的输出。这种“人类引导+智能体执行”的协作模式,或将成为未来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范式。

在专业场景中,“训练有素”的专业智能体显得尤为重要。周鸿祎认为,智能体应聚焦单一领域,像虚拟专家一样术业有专攻。相比之下,通用智能体虽然试图在多个领域都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往往难以达到顶尖水平。而专用智能体则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周鸿祎还谈到了智能体时代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一方面安全运营专家培养周期漫长,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超级黑客”借助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批量复制,极大地增加了防御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360推出了“智能体工厂”,支持企业定制安全智能体。这些智能体能够基于安全大模型的分析结果调用各种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成为安全运营专家的数字替身。

目前,360全线产品正朝着智能体化的方向发展。“智能体工厂”已应用于多个安全场景,如安全报警处理等。以360安全云业务线为例,此次发布的安全、管控、企服三大类智能体用AI技术重构了安全运营模式,显著提升了威胁发现速度、准确率以及事件自动化处置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