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的风云变幻中,珍酒李渡的境遇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曾以其辉煌的上市表现吸引了众多眼球,然而,近日其发布的业绩预警却如同一盆冷水,让人不禁对其未来产生担忧。
据港交所公告显示,珍酒李渡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的收入将在24亿至25.5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大幅下滑38.3%至41.9%。股东应占净利润及经调整净利润的预期下降幅度也分别达到了23%至24%和39%至40%。这份成绩单无疑是珍酒李渡上市以来最为黯淡的时刻,也再次凸显了白酒行业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珍酒李渡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行业库存压力的持续攀升,整个白酒市场都陷入了低迷。根据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毕马威发布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量价齐跌,费用上升,客户数与客单价减少成为主要原因。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珍酒这样的贵州酱酒三巨头之一,也难以独善其身。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珍酒李渡在今年上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公司推出了宴席战略新品“珍十”,试图通过价格定位在500-600元价格带来进一步拓展婚宴、寿宴等场景的市场;另一方面,对主力产品珍十五、珍三十进行迭代升级,以增强在商务礼宴场景中的竞争力。然而,尽管公司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业绩下滑的趋势却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在行业库存压力倒逼“价格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珍酒李渡也未能幸免。以高端酱酒标杆飞天茅台酒为例,其批价已从高峰时期的3300元/瓶跌至如今的1900元/瓶附近。而珍酒的拳头产品“珍30”也面临着来自茅台1935、君品习酒等竞品的直接竞争,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面对业绩压力,珍酒李渡并未坐以待毙。公司不仅在白酒“年轻化”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签下了新生代女星姚安娜作为申遗大使,试图在年轻群体中破圈;同时,还宣布进军“超级啤酒”赛道,推出了一款名为“牛市”的高价啤酒。这一举动被市场视为珍酒李渡在主营业务尚未企稳的情况下的一次大胆尝试,其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困境之下,珍酒李渡的高管薪酬却出现了逆势大增的态势。2024年,公司三位执行董事的薪酬加股权激励合计均超过千万,这一数字相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171%。这种业绩与薪酬倒挂的情况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珍酒李渡的困境是白酒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困局、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了所有酒企面临的一道难题。而珍酒李渡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重拾辉煌,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