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餐饮行业社保新规:所有“不缴社保”协议无效,企业如何应对?

   时间:2025-08-09 17:11: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项新规,规定自9月1日起,所有用人单位,无论规模大小,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小型餐饮店,都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任何形式的“协商放弃”或“自愿不缴”协议均被视为无效。

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餐饮行业用工将步入更加规范化的阶段。然而,对于众多小微餐饮店而言,这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在餐饮行业中,“不交社保”已成为不少老板和员工之间默认的“规则”,尤其在街边小店和小微餐企中更为普遍。对于经营者来说,餐饮行业本就面临高房租、高食材成本和高人力成本的三重压力,利润微薄,为员工缴纳社保无疑会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

而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许多基层餐饮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中年劳动者和兼职学生,更看重每月到手的现金收入,对社保这类远期福利并不太在意。甚至有些人会主动要求不交社保,希望以此换取更高的工资。

然而,新规的出台将彻底打破这一“默契”。根据新规,所有“不缴纳社保”的协议都将被视为无效,无论用人单位与员工是否签署书面协议。同时,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员工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这一新规的实施,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对于许多小餐饮店经营者来说,他们并非不愿意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是实在无力承担这笔额外的成本。有经营者表示,如果按照当地的社保缴纳基准,每名员工大约要多支付上千元的人力成本,这对于利润微薄的餐饮店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以广州某现炒简快餐店为例,该店有6名全职员工,按照广州的社保缴纳基准,每月需要多支出6000多元的人力成本。经营者表示,今年生意本就不好,如果再额外承担这笔费用,门店将只能勉强保本,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客流减少,就会陷入亏损。

同样,在北京经营包子铺的张华也算了一笔账。按照北京的社保缴费基数计算,单位每月至少要为每位员工承担近2000元的成本。张华表示,如果员工不接受降薪,他只能自掏腰包补上差额,或者面临员工流失。权衡再三后,他决定9月裁撤全部员工,请老家亲戚来帮忙支撑两个月,待租约到期后把店关了。

对于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来说,虽然资金相对充裕,但同样面临着合规成本的上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整个餐饮行业社保覆盖率仍不高,即便是部分拥有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也往往仅在总部层面实现全员参保,大量一线门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员工社保仍未完全落实。

面对这一新规,餐饮企业并非束手无策。有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可以通过推动智能化升级,减少人工依赖来降低成本。例如,引入中央厨房、智能炒菜机、送餐机器人等设备,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人力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企业还可以推动灵活用工,优化排班结构。例如,将服务员、洗碗工等标准化岗位转为小时工或兼职,核心岗位如厨师、店长则保留全职。同时,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将部分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实施外包,以降低管理负担与用工风险。

尽管新规的出台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