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CCTV-4的一档访谈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就C919大型客机及其配套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访谈中,主持人鲁健针对C919尚未获得欧美适航证的问题提出了疑问。
面对这一关切,张彦仲院士明确指出,尽管中国仍在积极争取国际适航认证,但我们绝不会被适航证所束缚。“我们充满信心,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一难题。”他强调,C919的实际性能已经达到了欧美适航标准的要求。
适航,作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框架下对民用航空器的强制要求,对于确保飞行安全至关重要。ICAO目前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93个成员国,其制定的规则涵盖了适航、机场运营、空中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适航主要聚焦于飞机本身的安全性能。
关于如何获得美欧的适航证,有专家指出,中国与美国及欧盟均已签署了涵盖运输类飞机的适航互认协议。这意味着,C919在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后,可基于这些协议,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向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申请型号设计认可。
在此框架下,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无需再对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进行额外的认可或批准。一旦获得型号设计认可,商飞即可向美国或欧盟出口C919。在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出口适航证的基础上,C919还需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的适航检查,最终才能获得美欧的适航证。
张彦仲院士的表态和专家的解读,无疑为中国大飞机C919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尽管面临国际适航认证的挑战,但中国航空工业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