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拥抱这一新兴出行方式。新能源汽车以其卓越的性能、高度智能化配置,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观念,预示着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变革趋势。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车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在社交媒体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形成公众对其的固有印象。
作为一名同时拥有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的车主,对于电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现,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事实上,电动车在高速上“跑不快”的现象,并非源于车辆本身的速度极限,而是更多地受到车主操作习惯和车辆智能系统设定的影响。
电动车与燃油车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电动车没有变速箱,因此在高速行驶时,电动车的能耗会随着电机转速的提升而急剧增加。同时,高速状态下的风阻也成为电动车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电动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需要付出更多的能耗来克服风阻。因此,许多车主在观察到能耗快速攀升后,会不自觉地降低车速,以确保续航里程。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许多电动车都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其中高速NOA功能尤为常见。然而,不少车型对高速NOA的速度进行了限制,以确保行车安全。例如,某品牌车型的高速NOA极限速度被设定为130km/h,而在实际行驶中,车辆速度往往根据道路限速值进行动态调整。因此,许多车主在高速公路上开启NOA功能后,车辆会稳定地按照限速值行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车的速度表现。
实际上,电动车本身具备高速行驶的能力。许多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的极速都超过了180km/h,甚至部分纯电动车的极速超过了200km/h。然而,在实际驾驶中,很少有车主会将车速提升至车辆的设计极速。这主要是因为能耗、智能驾驶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车主在高速公路上更倾向于采取稳健的驾驶策略,以确保行车安全和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