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中国总部迁址徐家汇,业务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家美国医药巨头决定将中国总部从漕河泾搬迁至上海徐家汇中心三期A座,占据35至42层共7层的高端办公空间,此举标志着默沙东正式加入浦西天际线的行列。然而,与此同时,默沙东中国的业务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下滑。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同比暴跌70%,降至10.75亿美元,全球营收占比也从12.4%急剧下降至3.9%。这一跌幅令人震惊,毕竟默沙东中国曾是默沙东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子公司之一,连续多年位居跨国药企在华收入榜首。
默沙东中国的核心产品包括肿瘤领域的PD-1免疫治疗药物Keytruda、九价HPV疫苗Gardasil,以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系列。然而,正是这些曾经撑起默沙东中国业绩的支柱产品,如今却成为了导致其业务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
HPV疫苗方面,自2024年起,默沙东HPV疫苗产品佳达修在中国的销售额便呈现递减趋势。到了2025年,默沙东更是直接宣布停止向中国供货,理由是“中国市场需求疲软”。这意味着,HPV疫苗今年在中国区将不再有任何增长,预计全年营收将大幅缩水。
而糖尿病药物西格列汀同样遭遇了重创。作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曾在中国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然而,随着2024年专利到期,众多国内仿制药企业的产品相继涌入市场,价格仅为原研药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默沙东选择不参与竞标,导致公立医院几乎全部换上了国产西格列汀,默沙东中国的西格列汀市场份额也因此大幅下跌。
面对这一困境,默沙东中国不得不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2025年3月,默沙东中国宣布设立企业家事业部,将原本独立的糖尿病、感染、肿瘤等成熟产品线整合到一起,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糖尿病事业部也迎来了架构调整,这实际上是承认了这些产品已进入生命周期末期。
默沙东中国的人事调整也备受关注。2025年7月1日,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默沙东中国区总裁田安娜正式卸任,由原默沙东日本总裁Kyle Tattle接任。Kyle Tattle在日本市场表现出色,擅长成本控制与本地化精细运营,他的上任被看作是默沙东中国应对当前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默沙东中国的业务下滑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医药本土企业飞速发展,政策环境也深刻变化。高溢价的进口药越来越难以维持市场地位,政策导向优先支持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创新药。默沙东中国长期依赖于高壁垒原研药和高定价超级单品带来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默沙东正在中国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例如,默沙东与科伦博泰的合作涉及7个ADC项目,总金额高达94.75亿美元;默沙东还以近33亿美元的价格获得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然而,尽管有这些新的尝试,默沙东中国要想重拾昔日的辉煌,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默沙东中国的困境也反映了跨国药企在华业务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变化,跨国药企需要更加灵活、更加本地化地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