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盛大舞台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发布了一项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重磅政策。该政策通过十条具体措施,为经开区内的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旨在到2027年底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规模。
在大会的机器人市集区域,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成为了绝对的焦点。它们或售卖冰糖葫芦,或与人对弈五子棋,甚至还能让人体验射箭,这些生动有趣的互动场景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而经开区正是这场机器人盛宴的重要推手之一。
经开区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此次发布的政策中,有八条支持措施是全国首创,如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等,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经开区抢占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制高点。
经开区不仅注重政策的创新,还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企业的技术攻关。政策明确提出,将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零部件、通用本体等技术的研究。同时,鼓励校企联合实验室、共性实验室的建设,根据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支持。
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和场景落地一直是两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开区将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推动具身智能数据的开源开放。每年将发放1亿元的“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数据产品,以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走进社会各个领域,经开区还发布了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该计划将在今明两年内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覆盖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医疗康养等多个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同时,政策还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产品。
为了实现产业的全链协同,经开区将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提供标准件快速物流、非标零部件快速打样等服务。这将有助于削减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推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新模式实现。经开区还将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强化共性制造服务能力。
为了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正服务于社会,经开区启动了“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该计划将打造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全域实训场,加速机器人的落地应用。经开区将开放商超酒店、药房医院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数据池。
经开区还围绕机器人创新成果共享、软硬件集成协同等方面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免费机器人通用本体、研发空间等要素支撑。这将鼓励创新团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推动机器人的多样化应用。
在推动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经开区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的社会治理模式。经开区将加强对机器人、具身智能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的理论研讨和体系构建,确保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