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弘康人寿,这家被誉为“互联网险企新星”的公司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三度举牌郑州银行,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弘康人寿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经营挑战。
自2020年以来,弘康人寿的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波动。尽管在成立的首个完整经营年度即实现了盈利,但近年来其盈利水平极不稳定。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连续三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尽管2023年和2024年有所回升,但季度数据显示,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相当于此前几年净利润的总和。
与此同时,弘康人寿的保费规模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初期凭借投连险、分红险和银保渠道,弘康人寿迅速扩大了保费收入规模。然而,随着监管新规的出台,弘康人寿的保费收入在2020年出现了大幅下滑,此后几年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公司的综合退保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分别达到了5.12%、4.71%和8.10%,远高于监管要求的5%以内。2025年二季度末,综合退保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监管标准。
在管理层方面,弘康人寿也面临着不小的变动。自2022年初原董事长卢德之卸任以来,公司一直未能确定新的董事长人选,导致掌舵人缺位已逾三年。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公司半数高管相继离职,包括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等重要职位。高管层的频繁变动无疑给公司的稳定经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弘康人寿的股权结构也存在问题。目前,公司由七家社团法人股构成,其中四家股东所持股权存在质押或冻结现象,三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四家被限制高消费。截至2025年二季度,公司合计“问题股权”占比高达48.31%,这无疑会削弱险企股权的稳定性。大股东镇江和融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所持19%股权全部被质押,导致其在公司中的表决权受到限制。
在薪酬方面,弘康人寿董监高人员的薪酬水平在2024年出现了大幅下降。与2022年和2023年相比,薪酬在100万元以上的高管人数减少至零,最高薪酬降幅达43.69%。这或许是导致高管离职的原因之一。
面对多重经营考验,弘康人寿需要尽快采取措施稳定经营。在业绩方面,公司需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在管理层方面,需要尽快确定新的董事长人选,稳定高管团队;在股权方面,需要积极解决股权质押和冻结问题,增强股权稳定性。只有这样,弘康人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